-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点(填字母),其地理坐标为 ;图中A在D的 方向;E.F两地中处于黄昏的是 (填字母)。
(2)请在答卷纸方框内把该图转画成侧视图,并在图上标注出A.B.C的位置。
正确答案
(1)C (23.5°S,90°E) 正西 E (5分)
(2)(5分)
试题分析:
(1)南极圈内是极昼,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由图可知点C是太阳直射点,其坐标为(23.5°S,90°E)。A、D在同一条纬线上,A在D的正西方向。E在昏线上,F点在晨线上。
(2)画图时注意明确显示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标出A、B、C点的经纬度即可。
读下左图“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下右图“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上左图中AB、CD、EF表示晨昏线的是 ,表示地轴的是 。
(2)上左图甲、乙、丙、丁四地中, 地的地方时是正午12时, 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
(3)上左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日期是 。上左图所示日期过后一个月内,北京白昼变 ,且昼 夜。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上有南北回归线
C.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D.地球上存在季节更替
(5)甲、乙、丙、丁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与上右图所示相同的是 地。
正确答案
(1)AB, CD
(2)丙,甲
(3) 23°26′S,12月22日,长,<
(4)A
(5)乙
试题分析:
(1)晨昏线应该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上左图中只有AB与太阳光线垂直,所以AB表示晨昏线,地轴应该连接南北两极过地心,图中只有CD符合,所以CD表示地轴。
(2)太阳垂直照射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上左图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位于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地方时是正午12时,北半球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只有甲地位于北半球,所以甲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
(3)上左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其纬度为23°26′S,日期是12月22日,上左图所示日期12月22日过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没有越过赤道,仍然直射在南半球,所以北京白昼变长,昼<夜。
(4)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故答案选A
(5)上右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中显示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垂直照射现象,每年有两次最小值,而且最小值相同,只有赤道上的地方才有这种变化规律,甲、乙、丙、丁四地只有乙地位于赤道上,所以乙地与上右图所示相同。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当地球处于A、B、C、D位置时所代表的节气分别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当地球从A—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变化是__________。
(3)当上海处于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_位置附近;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_位置附近,到南极考察最理想。
(4)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___________点,此时琼海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夏至日 B秋分日 C冬至日 D春分日
(2) 快—慢—快(先变慢,再变快) 向南
(3) A C
(4) BD 6点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则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
(2)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为近日点(1月初),最接近冬至日C位置;公转速度最慢为远日点(7月初),最接近夏至日A位置。当地球从A—C过程中,
(3)上海梅雨时间为6月中下旬到7月初,故最接近夏至日A位置。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最利于南极科考,故最接近北半球冬至日C位置。
(4)图示BD位置为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昼夜平分,此时琼海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关键是抓住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
(8分)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
(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3)此时甲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4)乙点的经度是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夏季 (2)北回归线为90°,往南北减小
(3)0° (4)150oE
本题考查光照图。
(1)根据图示晨昏线的特征: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则为夏季;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甲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4)乙地位于90°E的东侧60°,故经度为150°E。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9分)
小题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地。
小题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_。(单项选择)
小题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日_______点。
小题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180° 23°26′S 12月22日
小题2:乙
小题3:D
小题4:16 23日04点
小题5:亚热带季风气候 低温干燥
小题1:根据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示极地为北极地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根据图中180°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所以直射点的经度为180°。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小题2: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图中乙地纬度最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
小题3: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46°52′,其余地区为23°26′-46°52′之间。甲、乙、丙三地都位于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相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4:本题考查日期分界线。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00所在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180°,日期减一天,经过0:00所在经线日期加一天。三地中丙地地方时最晚,丙地此刻地方时为8:00,再经过16小时,进入新的一天,当丙地为12月23日0:00时,甲地为12月23日4:00。
小题5:本题考查区域定位。丙地的坐标为30°N,120°E,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示季节为冬季,冬季低温少雨。
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乙图中画斜线表示夜半球;在右上角粗线段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日、时),全国人民庆祝祖国60周年华诞时,地球公转在甲图中________(A、B、C、D)点位置附近。
(3)此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此日Q点昼长________小时。
(4)图示时刻,假设有一架飞机从P地以每小时1000km的速度沿最短航线飞往M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到达时,M地的区时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略(夜半球在晨昏线的右边,箭头为逆时针方向)
(2)6月22日20时 B
(3)66.5° 18
(4)西北 10时
略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
小题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地。
小题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单项选择)
小题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 日 点。
小题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经度180°、南纬23.5°;12月22日
小题2:乙
小题3: D
小题4:16小时;23日;04时
小题5:亚热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
小题1:读图可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表示的是北半球,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通过计算可知,180o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期为12月22日。
小题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甲、乙、丙三地中,乙地纬度最低,变化幅度最小。
小题3: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都是23.5°×2=47°。
小题4:丙地是最后进入新的一天的,此时丙的地方时是8时,要经过16小时才能进入新的一天;此时,甲地的时间比丙地早着4小时,所以是23日4时。
小题5:丙地位于北纬30°、东经120°,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为冬季,寒冷干燥。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此图以 为中心,日期为 。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图中晨线是 ,昏线是 。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 (东或西)侧。
(5)E点的地方时为 时,C点的地方时为 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日落时间是 时,A点的昼长为 小时。
正确答案
(1)南极,12月22日
(2) (23°26′S,90°W)
(3)AB,BC
(4)A>D>E,东
(5)12,18,3,21,12
试题分析:
(1)此图显示地球自转呈顺时针,中心点以南极点为中心,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昼,日期应为12月22日。
(2)此图显示地球自转呈顺时针,中心点以南极点为中心,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昼,日期应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依据图中显示的45°E可以推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90°W,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
(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AB后进入白昼,经过BC后进入黑夜,所以AB是晨线, BC是昏线。
(4)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A、D、E三点纬度大小为A<D<E,所以三地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D>E,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在南半球做水平运动,运动方向向左偏,所以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侧。
(5)E点位于昼半球中间的经线上,是太阳垂直照射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2时,C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18时,读图可以看出乙点所在纬线上夜长为6小时,所以日出时间是(6÷2=)3时,日落时间是(24-6÷2=)21时,A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所以A点的昼长为12小时。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解放军报》2010 年8 月24 日消息:24 日15 时10 分,我国在酒泉(41 °N ,100 °E )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天绘一号“卫星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资源普查、地图测绘等诸多领域的科学试验任务。该卫星获取的遥感信息和试验结果,将对我国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材料二 卫星发射当日某时刻的太阳光照图
(1 )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 )判断材料二图中的晨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时,酒泉的地方时_______;区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将材料二图中的A 、B 、C 、D 四点的线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按逆时针方向运动(画图略)。
(2 )弧AC 为昏线,弧BC 为晨线。
(3 )13 时50 分;14 时10 分。
(4 )A =B>D>C
下图为北半球三地夏半年某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h是已知数),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A地的地理纬度是 (1分)
(2)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 (1分)
(3)C表示的地方时是 (1分) °
(4)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 (1分)
正确答案
(1)90°N (1分)
(2)2h(1分)
(3)12时
(4)(90-h)°N——90°N 或者 北纬(90-h)°及其以北地区(1分)
试题分析:
(1)A地的太阳高度从0:00点到24:00都没有变化都为h,只有北极点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太阳高度一天不变,其太阳高度刚好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因为b是已知数,从图中刻度可以看出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刚好是A地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倍,因此为2b。
(3)图中横坐标表示太阳高度,纵坐标表示地方时,而C对应的纵坐标,正好是12时。
(4)同半球刚出现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互余,刚出现极昼的纬度为(90-h)°,所以这一天极昼的范围为:(90-h)°—90°。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