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下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平均仰角为48°。完成下列各题。

⑴此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经度),___________ (纬度)。

⑵A地此日昼长约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 (填该地标准时)。

⑶B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_

⑷此时东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比旧的一天________ (大、小)。

正确答案

⑴北纬17度,西经81度  ⑵16小时4点20分  ⑶34度  ⑷小

据题“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弧ABC即为晨昏线。“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提供了三个信息:此图是北半球,只有北半球才可看到北极星;B地的纬度=48+2775÷111=73°N;该地是夜晚,夜晚才可看到北极星,由此推出弧ABC以下范围为黑夜,弧AB是昏线,弧AC是晨线,73°N以北出现极昼。找到题眼此题就不难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10分)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

(2)图示时间为    日,北半球节气为       

(3)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的纬度范围       

(5)此时A点昼长为   小时,B点昼长为   小时。

(6)此图所示时间乌鲁木齐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此日之后乌鲁木齐昼长如何变化             

正确答案

(1)略     (2)6、22  夏至    (3)66°34′

(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各纬度地区。

(5)12   24     (6)昼长夜短    昼减短夜渐长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断。(1)晨昏线的基本特征: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2)图示晨昏线的特征: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3)此日的太阳直射点为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自直射点(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5)A位于赤道上,故昼夜平分。B点出现极昼。(6)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出现昼变短夜变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某日A点和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则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纬度),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_方向。

(2)如果一架飞机从B点上空于地方时12:00出发向北飞行,3小时后到达C点上空,飞机飞行距离约为(   )

(3)若另一架飞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从D点上空开始沿纬线向E点上空飞行,则该飞机全程飞行需要______________小时,到达E地上空时,E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__。

(4)若A点某日昼夜平分,且时刻为14:00,在图中用阴影画出这一时刻夜半球的范围。

正确答案

(1)0° 西北

(2)B

(3)3  23时

(4)如下图

该题以“世界经纬网示意图”为情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地图比例尺、地方时和作图等内容。第(1)题,读图可知,A点位于北纬30°,B点位于南纬30°,若此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则两地所在的地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相同,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以断定太阳此时直射赤道。对A、B两点之间的地理方位判断,关键是读图。第(2)题,飞机沿经线飞行,跨越了30个纬度,每一个纬度差的距离约是111千米,总距离是30×111=3 330千米。第(3)题,该题的解题信息存在于第(2)题的题干和答案中,设计巧妙。利用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求出飞行速度;北纬60°上每一个经度差的距离约是赤道处(即111千米)的一半。再据此计算出E地的地方时。第(4)题,A点不在赤道上,该处昼夜平分,说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昏线上地方时为18时。结合A点地方时为14时,就可以确定昏线所在的经线。注意:作图时,表示昏线、夜半球范围要不同于经纬线的延伸方向,例如,用斜线表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下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平均仰角为48°。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A地此日昼长约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_

(3)B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4)此时东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比旧的一天________ (大、小)。

(5)此日34°N某楼上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角度调整为      度时能获得最大的热量。

(6)此日,荆州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 (      )

正确答案

(1)北纬17°西经80°            

(2)16小时    4点     

(3)34°     

(4)小       

(5)17°    

(6)D(每空2分)

(1)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则ABC是晨昏线。北极星平均仰角等于该地的纬度,则该地纬度是48ºN,该地向北2775km,纬度变化1º距离是111千米,则B点的纬度是73ºN.恰好发生极昼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是互余,所以直射点的纬度是17ºN.根据题意可知,B点是100ºE地方时是0时,直射点的时间是12点的经度。所以直射点的经度的80ºW。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点所在的夜半球跨经度是120º,则昼夜半球是2:1.所以A点的昼长是16小时。日出、日落以正午12对称,上午有8个小时,所以是4时日出。

(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º-∣B纬度±直射点纬度∣。B点纬度是73ºN,直射点的纬度是17ºN。计算可知。

(4)东半球的 20ºW—160ºE。新一天的范围是0时(100ºE)—180º.跨80度,所以小于旧的一天。

(5)太阳最大利用就是太阳光直射太阳能集热板。根据公式计算。

(6)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在地球上看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30,嫦娥三号点火发射。这是我国第一次向地外发射软着陆探测器(月球车),首辆自主研制的月球车取名玉兔。玉兔身上装满了多种精密探测仪器,这些仪器正常工件温度在-40ºC至50ºC。肩部有两片可以伸缩的太阳能帆板电池,为月球车行走提供能源。

材料二: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体积是地球的1/49,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微弱的重力使月球无法保持大气。月球表面坑穴星罗棋布,布满颗粒细小的月尘,热容量很小。月球自转方向周期与公转一致(见下图)。

材料三:为让月球车到月球上顺利执行任务,科研人员将玉兔放在我国最接近月球表面环境的库姆塔格沙漠进行地面外场试验(见下图)。

材料四:登月是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一步,月球上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科研环境激发了人类巨大的探索热情,有的国家还计划在技术成熟时,在月球上建立人类永久定居点,以缓解地球上日益增大的人地矛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3)题。(8分)

(1)据材料分析说明,玉兔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3分)

(2)地面外场试验场地要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月球表面,你认为最难模拟的条件是什么?(1分)

(3)假定多年之后,一天文爱好者在月球上的人类固定居住地,长期用肉眼观测地球,回望故乡。请简要描述他所看到的地球情形。(从颜色、形状、大小、亮度、运动等方面描述)(4分)

正确答案

(1)①缺乏大气保护,完全裸露在宇宙辐射中

②无大气热力作用调节,加上月尘热容量小,造成月面昼夜温差巨大,易损坏仪器

③自转周期一个月,夜晚时间过长,没有太阳能供电

④月壤松软,月面凹凸不平,月球车行走容易打滑翻车

⑤白天太阳紫外线强烈,加上月球引力小,造成月尘周期性上升,月球车行走时更容易带起大量月尘,这些月尘进入车载设备会造成月球车故障

(2)光照、温度

(3)颜色:颜色丰富,以蓝色为主(海洋)

形状:有圆缺变化,阴历初一最圆,十五不见

大小:比从地球上看月球要大约4倍,是月空中最大的天体。

亮度:亮度大,比从地球上看月球要明亮清晰得多

运动:在天空中的位置固定不动,不升也不落;但在不停地旋转,地球的一天转一圈

试题分析:

(1)据材料分析月球独特的环境。月球因为质量小,引力小,没有大气,没有水。形成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的环境,月球表面坑穴星罗棋布,布满颗粒细小的月尘;由于月球自转方向、周期与公转一致,昼夜交替周期长,加上没有大气和月面热容量很小,昼夜温差大。这些特殊的环境,会影响玉兔运行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2)月球上没有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地球上难以模拟。所以最难模拟的条件是光照、温度。

(3)可以借鉴地球上看月球和行星的情形来推理。颜色:地球虽然不发光但可以反射太阳光发亮,因为地表性质差异大,海洋面积最大,所以看上去颜色丰富多彩,以蓝色为主;形状:虽然地球是球状天体,但在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只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类似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因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相互位置的变化,地球也有圆缺变化,时间上与地球看月亮的朔望月相反,阴历初一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在月球上看地球最圆,相当与望月;大小:地球比月球大得多,反射面大,所以看到的地球亮度大,比从地球上看月球要明亮清晰得多;运动:因为月球的自转方向、周期与公转一致,月球对着地球的一面永远不变,所以月球上看不到地球的周日视运动,地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固定不动,不升也不落,但在不停地旋转,地球的一天转一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A、B、C、D四条曲线表示不同纬度在6月22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地中,此日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能观察到极昼现象的有________,中午影子半年朝北,半年朝南的是________。

(2)A、B、C、D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________。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

(3)A地经纬度是_________;B地所在国是_______;D地冬半年看北极星的仰角是______。

正确答案

(1)A,BD,C

(2)DBAC。CABD

(3)(23.5°N,150°E);俄罗斯;90°

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判断。由图知A地北京时间10时太阳高度为90°,存在太阳直射现象;此地位于北回归线上。B地0时24时太阳高度为0°,其余时间大于0°;该地位于北极圈上;C地北京时间12时日出,24时日落,昼长12小时;应位于赤道上;D地太阳高度是23°26′,位于北极点上。由此可判断1、2题。A地地方时12时北京时间为10时,计算知经度为150°E;B地地方时12时时,北京时间为12时,其经纬度为120°E;66°34′N位于俄罗斯境内;D地位于北极点看北极星的仰角即当地的纬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公转至A时,是_____月____日,北半球是_______节气,_______季节。

(3)地球公转到_______点时,北京为秋分。

(4)地球公转到_______点时,全球昼夜平分。

(5)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____。

(6)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昼的是________。

(7)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_______至________期间。

正确答案

(1)略

(2)6月22日;夏至;夏季

(3)B

(4)B;D

(5)C

(6)A

(7)C;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甲图信息,在乙图中画出提供相同信息的示意图。

(2)图中信息所示北京时间是(   )

A.12月22日8时            B.6月22日10时

C.6月23日8时             D.9月23日14时

(3)此时全球处于6月22日的范围点全球的(   )

A.1/2                 B.1/3

C.全部为6月22日           D.全部为6月23日

(4)此时北印度洋海域的洋流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

(5)试述A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时,正午日影朝南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如丙图 

(2)C 

(3)A 

(4)顺时针

(5)6月22日达最大值,以后逐渐变小至12月22日达最小值,后逐渐变大至次年6月22日达最大值 (6)23°26′N—66°34′S

此题考查光照图的判断分析能力。

(1)由甲图可看出,北极圈内为极昼,且0°经线通过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为0点,与之对应的180°经线为正午12点;从乙图中东西经度可知图示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所以画图时一是明确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二是确定晨昏线过赤道时穿过的点,180°经线为12点,则90°E为6点,90°W为18点,赤道昼夜平分,日出6点日落18点,所以晨昏线通过东西经90°与赤道交点。如下图。

(2)已知90°E为6点,则北京时间为8点。

(3)180°经线是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另一个日期界线为地方时0点的经线,由以上分析可知180°经线为12点,0°经线为0点,所以6月22日和6月23日各占一半。

(4)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流洋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A点位于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达最大值,以后逐渐变小至12月22日达最小值(为0),以后逐渐变大至次年6月22日又达最大值。

(6)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内极夜无日影,所以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至南极圈之间的地区日影向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 “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地球光照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开始太空行走,28日着陆返回地球。

图1                           图2

(1)图1中全球出现昼夜平分现象的位置是___   __(填字母)。

(2)图2所示时刻,北京时间是_____点。

(3)图2表示图1中_   (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选择填空)。

A.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B.乙地正午人影最短

C.甲地比乙地后见到日出        D.丙地出现极昼现象

(4)“神舟七号”航天飞行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______(方向)移动,地球运行在图1公转轨道的______(填序号)段。

(5)简述“神舟七号”航天飞行期间合肥地区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                

(6)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     )

A.始终加快             B.先加快,后减慢

C.先减慢,后加快       D.始终减慢

正确答案

(1)BD 

(2)8点   

(3)A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AC   

(4)南   ②   

(5)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6)A

试题分析:

(1)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节气为春分或秋分,所以填BD。

(2)根据0°经线地方时为0:00,所以北京时间为8:00。

(3)图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所以对于图1中A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甲地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乙地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正午人影不是最短,根据晨昏线的位置甲地较乙地后见到日出,丙地位于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4)神舟七号飞行日期2008年9月2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往南移动,处于图1的②段。

(5)“神舟七号”航天飞行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所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6)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日期变化为9月23日到12月22日,接近近日点,但未到达,所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所以选择A选项。

点评:地方时的计算需要注意东西位置。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情况叙述有差异,主要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东四区 西三区  6月23日7时 6月23日0时

(2)南半球 北半球

(3)东半球 西半球

(4)西北方向。

(5)南寒带、南温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本题综合考查了区时计算、半球划分、纬度带划分,有一定的难度。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2时夜色朦胧说明此地处于极夜,因此,该地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格陵兰北部机场也应位于北极圈以北,这样甲、乙两机场的经纬度位置大致可以确定。由此可以进行半球划分,确定飞机飞行方向和经过的纬度带。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