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2)此时北半球为 节气。
(3)C点昼长为 小时,此时C点地方时为 。
(4)此时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正确答案
(1)南纬23.5度,东经90度
(2)冬至
(3)6 15点
(4)12月22日14点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是北半球,北极圈是极夜现象,时间是12月22日,直射点的纬度是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度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根据计算可知12时的经度是东经90度。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是北半球,北极圈是极夜现象,时间是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此时C点是15时,C处于昏线上,说明下午有3个小时,根据白昼以正午12时对称可知上午也是3个小时,所以白昼是6个小时。
东经90度是12时,则北京时间(东经120度)是14时。
读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中晨昏圈与经线圈相交成23°26′的角),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_____;2分)
(2)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快或慢);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2分)
(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时,国际标准时(中时区区时)是____时。2分)
(4)此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2分)
(5)此日,济南(约37°N),正午的太阳高度角约为____(2分)
正确答案
( 1)23°26′s,90w( 2分) (2) 快 近日点 (2分) (3)2 18 (2分) (4) 南极圈及其以南(2分) (5)B (2分)
略
(12分)图中,横坐标表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表示不同纬度四个地点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
(2)图中a、b、c、d四个地点,昼夜平分的是__________;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__。
(3)若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则图中b、d两地的纬度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
(2)c 、 a或 b
(3)70°N 、 20°S 、 20°
试题分析:
(1)因地球上各点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可得出四点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d-b-a,选项D正确。
(2)由材料知a为极点、b是极夜、c在赤道上、d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所以 c地昼夜等长 、 a和 b 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3) 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20°S,b正午太阳高度为0°,可知b的纬度是70°N ;d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可知d的纬度为20°S ;a在北极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20°。
(14分,每空2分)下图中AB为昏线,且图中极夜范围正在增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海口市(20°N)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此时的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日,地球公转的速度正在变__________。(填快或慢)
(3)此时地球在右图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1—4地中的___________地(填数字)。
(4)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
(5)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会往________(南、北)移动。
正确答案
(1)50°;22时;180°以东到150°E。(2)快; (3)1; (4)(20°S,30°W);(5)南
(1) 图中AB为昏线,且图中极夜范围正在增大,由图可知,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20°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之间纬度差得到海口市(20°N)正午太阳高度为5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对应的经度为60°E,可以计算出120°E时间为22时。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0时(150°E),一条为180°,所以,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180°以东到150°E。
(2) 图中AB为昏线,且图中极夜范围正在增大,由图可知,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20°S,图中极夜范围正在增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此日,地球公转的速度正在变快。(1月初公转速度最大)
(3) 右图中根据太阳的位置可以判断,1靠近冬至日,2靠近秋分日,3靠近夏至日,4靠近春分日。由以上信息可知此时地球在右图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1—4地中的1地。
(4) 图中AB为昏线,且图中极夜范围正在增大,由图可知,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20°S;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对应的经度为60°E,太阳直射的经度为30°W。综合起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S,30°W)。
(5) 图中AB为昏线,且图中极夜范围正在增大,由图可知,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20°S,图中极夜范围正在增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会往南移。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约在东经135°10′,最西端约在东经73°,当最东端的地方时是12时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几时?
正确答案
7时51分20秒。
先求东西两端经度差:135°10′-73°=62°10′,因为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秒。东西两端的地方时相差:62×4分/1°+10×4秒/1′=248分40秒=4小时8分40秒。最西端的地方时为:12时-4小时8分40秒=7时51分20秒。
(24分)图13为“30°N纬线圈和72.5°E经线”,其中30°N纬线上由10°W向西到155°E为夜半球,同时72.5°E经线上只有CD段处于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简述你的判断理由。(12分)
小题2:图中A地位于C地 方向。此刻:北京时间为 ,30°N纬线圈上既位于夜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范围是 、 。(12分)
正确答案
小题1:20°S,72.5°E(4分)
经度的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此时昼半球的范围是从10°W向东到155°E,其中央经线为72.5°E;(4分)
纬度的判断:由于72.5°E经线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此时只有CD段为黑夜,即为极夜的范围(2分);CD跨纬度20°,所以太阳直射在20°S。(2分)
小题2:西南(3分) 15:10(3分) 20°W向东到lO°W或10°W向西到20°W(3分) 155°E向东到160°E或160°E向西到155°E(3分)
小题1:此题关键是看懂图和题干中信息,并能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光照图,就能很快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小题2:由上题可知72.5°E经线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此时只有CD段为黑夜,即为极夜的范围,太阳直射在20°S,则C点的坐标为(70°N,72.5°E),因而图中A地位于C地西南方向,此刻72.5°E为12时,北京时间为15:10,根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和图中昼夜分界可知0°N纬线圈上既位于夜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lO°W或10°W向西到20°W和155°E向东到160°E或160°E向西到155°E两段。
根据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24分)
(1)A、C两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4分)
(2)B正午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_;D昼长为______________。(4分)
(3)A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B所在的国家是____________。(6分)
(4)B在C的____________方向,D在B的______________方向。(4分)
(5)此日下列城市白昼最短的是( )(2分)
A.长春 B.广州 C.上海 D.北京
(6)此日前后,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4分)
A.阿尔卑斯山雪线降到最低 B.非洲热带热带草原的动物已向北迁移
C.罗马正处于多雨期 D.我国塔里木河正处于丰水期
正确答案
小题1:43°08′ 66°34′(4分)
小题2:46°52′ 24 (4分)
小题3:23°26′N,150°E 俄罗斯 (6分)
小题4:东北 正北(4分)
小题5:B (2分)
小题6:AC(4分)
小题1:从图中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可知A地为23°26′N上,C地在赤道上,则可计算处A、C两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为43°08′、66°34′;
小题2:6月22日B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在66°34′N上,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计算得到46°52′,D地为北极点,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
小题3:从图中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可知A地为23°26′N上,再根据北京时间10时,A地为正午可推出该地经度为150°E,同理可推出B地的坐标为66°34′N、120°E,位于俄罗斯境内;
小题4:C地在赤道上,经度为150°W,D为北极点,再根据上题的结论可以得到B在C的东北方向,D在B的正北方向;
小题5: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广州纬度低则次日白昼最短;
小题6:6月22日前后,阿尔卑斯山雪线降到最高,非洲热带热带草原的动物已向北迁移,罗马正处于少雨期,我国塔里木河正处于丰水期。
读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为____月____日太阳高度分布图。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日,南回归线太阳高度是______。北极圈上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
(3)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________,接近______点。
(4)此日前后,印度半岛盛行________风;地中海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我国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2 22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2)90° 0°
(3)快 近日
(4)东北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此题是把太阳高度纬度分布光照图变成了坐标图,关键是根据坐标找到此日太阳高度最大的线是南回归线,时间是12月22日,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甲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这一天,甲图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 ;A、B、C三地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
(4)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乙图①②③④⑤中 的位置上;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
(5)在五个点中,能够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的有 。
正确答案
(1)
(2)B地 C地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4)④ 北
(5)①③⑤
试题分析:
第(1)题,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图示阴影表示夜半球。如下图所示:
第(2)题,这一天,甲图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B地,A、C两地时间比B地要晚;A、B、C三地白昼时间最长的是C地,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C地位于南半球,昼最长。
第(3)题,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第(4)题,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乙图④中的位置上;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第(5)题,在五个点中,能够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的有①③⑤。因为①③⑤位于赤道上。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自然地理中地球运动基本规律的考查。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含义等知识点。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图中ABC是晨线还是昏线? ,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 。
(2)图中表示北半球的___________节气,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 点,F点的地方时为 点,H地的区时为 。
(4)某物体由D到C做水平运动,其偏转方向是先向 (东、西)偏,后向 (东、西)偏。
(5)A、B、C、D四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太阳直射在21°N,则北半球有极昼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