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中阳光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_,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是_________,图中D点的地方时_______
点,图中AB是_________(晨、昏)线。
(2)这一天是_________________前后,北半球为___________日(节气)。
(3)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地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E地的昼长为______小时,地方时_______点日出。
(5)请将A、D、E、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北回归线(23.5°N);60°E;6;晨
(2)6月22日;夏至
(3)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南
(4)12;4;10
(5)DAEB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图中A城市开幕。
(1)从北京到A市飞行时间为10个小时,从A市机场到全球气候大会会议地点需要1小时,为节省时间,
北京某参会记者适宜选择的航班时问(北京时间)为
[ ]
A、12月6日19时
B、12月7日19时
C、12月7日6时
D、12月6日6时
(2)请说明图中A市所在国家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发展该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处为一运河,请写出该运河的航运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海区有哪些重要的海洋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乳畜业,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3)是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最安全、最便利、最短和最经济的路线。
(4)石油资源、渔业资源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神舟七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了46圈。28日17时37分,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随后,执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安全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材料2:“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当天某时的光照图
(1)根据材料1,判断材料2图的自转方向为_________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2)判断图中晨昏线中,AB为_________线,BC为__________线。
(3)飞船发射时,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日期分布是
[ ]
A、25日范围大于24日
B、25日范围小于24日
C、25日范围大于26日
D、25日范围小于26日
(4)“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时的格林尼治时间是_________,美国西部太平洋时间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顺时针
(2)晨;昏
(3)C
(4)28日9时37分;28日1时37分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1)从地质作用看,长江三角洲主要是由流水____作用而形成。从理论上分析,图中A岛有不断向____岸(南或北)靠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市体系,其中_______是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长江三角
洲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属于甲、乙、丙三种模式中的____。
(3)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沉积;北;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泥沙在北岸淤积的速度快于南岸
(2)上海;乙
(3)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科技水平较高;政策优惠等。
下图为地球光照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小题。
(1)在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三个月后阳光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_。
(3)若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则ABC三点所在的经线度数为_________。
(4)A、B、C三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点(填字母)。
(5)数码①②③所在的线中,表示黄道面的是_______(填数码)所在线。
(6)图内①④⑤三个地点中,在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低值的地点有________(填数码)。
正确答案
(1)“略”
(2)夏至;①或赤道或0°
(3)135°E
(4)B
(5)②
(6)①⑤
一艘轮船在太平洋中自西向东航行。轮船行至东十二区时,一孕妇产下一女婴,时间是1988年12月31 日11点30分。越过日界线以后,该孕妇又产下一女婴,时间是11点50分。11点55分,孪生姐妹出生的喜讯,通过电报向产妇居住在纽约(西五区)的父母和工作在北京的丈夫传送。奇怪的是,接到电报的亲 属们发现,“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大。
(1)你能说出孪生姐妹的生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大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妇的父母和丈夫收到电报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988年12月31日;1988年12月30日
(2)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3)1988年12月30日18点55分;1988年12月31日7点55分
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正确答案
实验用材:
有轴的球状物(如地球仪、撑开的雨伞),墨水(或清水等)。
实验步骤:
①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滴;
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
③观察并描述墨滴溜痕的偏转方向;
④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偏转方向与②相反。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地表物体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区位于_______(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从图中分析出河流甲处形成了地上河,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试分析该处地上河的主要形成原因并指出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的相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南半球,依据:河口附近的沉积岛主要分布于河口南岸,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左。
(2)依据:从等高线的弯曲特点判断出该处河床比两侧高。
成因: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容易沉积。
措施:加强对上游植被的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上游选择适当的位置建水库,调水冲沙。(3点即可)
读地球阳光分布示意图回答:(10分)
(1)这是 日(节气)太阳光照射地球的图。
(2) A、B、C、D四个地点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最早日出的是 。
(3)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并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 值(大或小)。
正确答案
(1)冬至
(2)A、D
(3)昼短夜长、小
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知这是冬至日太阳光照射地球的图。
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可知: A、B、C、D四个地点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A,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间就越早。所以最早日出的是D。第(3)题,北京位于北半球,根据冬至日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情况所以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光照图的阅读、正午太阳高度、地球自转速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的认知与分析能力。根据极昼极夜的分布区域判断节气是解题的关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