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社会作用
- 共2163题
2011年,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网络、3G等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竞相追逐的制高点。电影票房突破60亿元,增长近40%。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20%……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力量。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3分),并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学生只要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等角度来概括都可以。
(2)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体现类、意义类。本题第一问,概括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文化的力量、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本题第二问,限定明确,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2013年9月24日至26日,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召开,近5000名海内外华商领袖齐聚成都,以“中国发展•华商机遇”为主题,探讨在新的经济格局下,世界华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都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熊猫故乡”和“美食之乡”的美誉,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成都举办世界华商大会,有助于推动全球华商了解中国发展新机遇、了解西部发展新成果,推动更多的华商能够在四川投资创业,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
材料二 世界华商大会一直以“在商言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华人商界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华商群体与经济联系最密切、与市场联系最密切,哪里有商机,就会到哪里去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让华商们形成了“抓住中国机遇,合作凝聚力量”的共识。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成都举办世界华商大会对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9分)
材料三 2013年9月26日晚7:30—20:40举行的闭幕晚宴上,成都市的文艺工作者给嘉宾们献上精彩的文艺表演。其中,川剧由于有深厚的生活根基,表演真实细腻,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郁等特点,加上演员们表演了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等绝技,让观众们叹为观止、印象深刻。
材料四 川剧作为巴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具有自身独特表演形式与艺术特点的戏剧表演剧种。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不但没有能够一展风貌,反而逐渐走向萧条。导致其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剧团体制原因,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和人才的流失,剧目创作和演出内容与审美需求、时代主题脱节,缺乏优秀的戏剧剧本创作,“文革”所导致的文化断层使观众与戏曲艺术及对戏曲审美的脱节,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文化观念的侵入对川剧的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等。
(2)结合材料三、四,请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知识,为川剧实现新的发展出谋划策。(16分)
材料五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有天师洞、祖师殿、圆明宫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另外道家音乐、道家武术和气功、道教文学艺术、道教工艺品等也独具魅力。还有,以青城山的古琴曲《流水》为代表的古琴艺术2005年列入世界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每年的正月初九日玉皇圣诞、二月十五日的老君会,四月二十八日的药王会,五月初五日的天师会,腊月二十二日的重阳祖师圣诞。还有,每年的罗天大醮、祈祷世界和平护国佑民法会、祀福法会、传戒法会等道教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青城山丰富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
(3)结合材料五,请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道教文化。(9分)
材料六 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来访嘉宾还参观了“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地震遗址中搜集的各种因地震而被损坏的物品,以及抗震抢险人员穿过的衣服和使用过的物品。一位嘉宾在参观后感叹道:“这些物品是那么的普通而又不平凡,它们沾染着灾区人民的泪水,它们浸透着救灾人员的血汗。这些物品就像一面澄净的铜镜,映照出中国政府抗震救灾、帮助灾区人民重塑信心、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决心,映照出全国人民与灾区百姓群众心脉相系、同舟共济的真心,这是在灾难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4)结合材料六,请你谈谈我们当前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10分)
正确答案
(1)(9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举办世界华商大会,有利于利用全球华商资源,把握经济发展机遇,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3分)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华商大会促进华人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凝聚力量,也提升了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西部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3分)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世界华商大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升西部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创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分)
(2)(16分)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川剧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生活根基,立足于当代的社会实践。(4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川剧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吸收原有的精华,改造川剧中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川剧实现新的发展是一个学习和吸收国内外的多种戏曲发展经验,取长补短,推出新川剧的过程。(4分)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川剧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立足于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4分)
(3)(9分)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道家文化要发展,必须继承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3分)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道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部分,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道家文化。(3分)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把握好道家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4)(10分)①有利于使中华民族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于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2分)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2分)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2分)④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2分)⑤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2分)
试题分析:
(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这部分知识主要是文化的作用。同时本题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因此考生可以首先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角度分析说明成都举办世界华商大会对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产生深远的的影响;其次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分析说明其重要意义;再次可以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角度分析说明举办此次活动对提升了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西部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本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知识,设问的指向是为川剧实现新的发展出谋划策。因此考生可以首先从根本途径的角度分析说明要立足于实践;其次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对川剧进行继承、发展;再次可以从面向世界博彩重长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借鉴其他剧种的经验;还可以从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方向的角度分析说明。
(3)本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知识限定是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设问的指向是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道教文化。考生可以从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把握好道家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三个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4)本题的知识相对简单,答案也比较固定,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于我们当前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考生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的角度分析说明;也可以从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的角度分析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各省重大的发展战略。高二某班学生就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2011年四川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打造有巴蜀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战略重组,营造主旋律与多元化统一的创新环境,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四川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时代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715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位列全国第八。文化产业正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支点。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如何发挥了文化产业的独特作用? (12分)
材料二 :近年来,四川省重视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努力打造川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区、川中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区、川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区、川东北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区,有效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但2007、2008年四川省省文化产业在全省GDP所占比重分别是2.25%、3.06%;2009年,四川省省人均GDP超过1、7万元,而居民消费支出中文化消费的比重不足3%,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2)有同学认为:“既然四川省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我们就应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请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8分)
正确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四川省通过打造有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四川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措施,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支点。(3分)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四川省在打造特色优势文化产业中坚持主旋律与多元化的统一,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④发展文化要在实践基础上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川省在打造特色优势文化产业中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3分)
(2)①发展文化产业,可提升四川省文化竞争力,促进四川省经济健康平稳增长,因此,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4分)②发展文化产业也要注重社会效益。 山东省省重视打造打造川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区、川中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区、川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区、川东北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区,能够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民族凝聚力,以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巴蜀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作用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关知识。解题时首先抓住设问限定范围” 文化的作用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知识,设问类型是怎么做。这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做好此题的前提。第(1)问,审读设问是“是如何发挥文化产业的独特作用的”进行思维转化就是重视文化的作用,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在实践基础上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方面结合四川省怎么做的分析即可。第(2)问谈看法,实质是评析题。运用评析题的做题方法,首先点出合理之处,再分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要提高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最后理论知识结合材料作答。
点评:本题第(2)问谈看法,实质是评析题。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动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6分)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
正确答案
(1)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2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2分)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2分)
(2)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4分)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4分)
(3)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涵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2分)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本题是评价类试题,坚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本逻辑回答。即首先回答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这种现象的性质,对的谈意义,即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经济,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错误的谈危害,造成文化市场上令人忧虑的现象;其次回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即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地方缺乏文化创新能力,往往脱离实践发展文化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最后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政府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地方要立足实践进行文化创新与发展。
(2)本题以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成功有失败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加以分析。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处罚,旅游文化产业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反之,就要失败。分析材料可知,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来搞文化旅游,违背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注定是要失败的。
(3)本题以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为切入点,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为角度,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第一要注意,角度是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第二是围绕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文化产业来提建议。可以从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中的精华角度回答,也可以从创新角度回答等。
料一: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2岁的小悦悦过马路时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七分钟内从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不予施救。一时之间,国人的道德文化随着这十八个人的漠视在一片斥责和反思中陷入低谷,多数受访者(87.7%)痛感当前社会日趋冷漠。不少人留言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才是杀死小悦悦真正的凶手。
材料二:有人在评论“小悦悦事件”时说:“我们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一手硬’、‘一手软’,是导致这种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有人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发展上去了,文化自然会好起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让国人面对此类事情时不再冷漠?(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观点。(6分)
正确答案
(1)①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分)
②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
③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分)
(2)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建设搞好了,物质文明发展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也能得到相应提高,从这个角度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其合理性。(2分)
②经济是文化发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经济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未必直接导致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观点是不合理的。 (2分)
③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因此,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2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