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地理
- 共250题
18.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0.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2014年3月下旬,郁金飘香,莱茵欢唱,习近平主席率团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友好访问。在荷兰访问期间,中荷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荷兰文化缤纷璀璨,其特色文化景观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9.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014年3月下旬,郁金飘香,莱茵欢唱,习近平主席率团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访问的欧洲四国中,以核能为支柱能源,并与我国签署新建核电项目的国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英国(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016年来了,再回首,埃博拉病毒曾在2015年社会上掀起一阵惊恐。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下图(图10)为爆发过埃博拉疫情的国家。
图10
材料二 图11为专家描绘的最新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
图11
15.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埃博拉疫情的分布规律。(6分)
16.请简析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四种气候类型。(4分)
17.有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未来可能(或现在已经)通过空气传播,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是几月份?说明理由。(7分)
18.结合材料二,分析专家绘制的该图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2分)
19.2014年至2015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分析什么是非洲受埃博拉疫情冲击最大的产业部门,并说明理由。(5分)
正确答案
非地带性,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1分);高风险区位于扎伊尔盆地(1分)。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2分),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等地,传染范围较广(2分)。
解析
埃博拉疫情的发展具有非地带性,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高风险区位于扎伊尔盆地;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等地,传染范围较广。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埃博拉疫情的分布规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非地带性,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高风险区位于扎伊尔盆地;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等地,传染范围较广。
易错点
本题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要漏掉重要知识点,注意使用科学语言。
正确答案
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热带雨林气候。(4分)
解析
根据气温、降水量分布特点判读气候类型。①气候温凉,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丰富且均匀,说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为冬雨型的类型,说明是地中海气候;③降水类型为夏雨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说明是温带季风气候;④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很丰富,说明是热带雨林气候。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四地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可以判断出四地的气候类型。
易错点
回答气候类型的问题时,易把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混淆,从而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7月份(2分);甲地位于北半球,几内亚湾沿岸(1分),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1分),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3分)。
解析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为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甲地位于北半球,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迁移规律,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甲地位于北半球,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按照题干要求,条理清楚的作答即可。
正确答案
GIS(1分);对数据进行分析,图层叠加,绘制地图,有绘图功能的只有GIS(1分)
解析
所利用的技术为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图层叠加,绘制地图,有绘图功能的只有GIS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分析专家绘制的该图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所利用的技术为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图层叠加,绘制地图,有绘图功能的只有GIS。
易错点
本题要知道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正确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即可解题。
正确答案
旅游业(1分);埃博拉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导致健康劳动者短时间相对减少或者不能劳动,对种植业、石油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都有一定影响(2分);由于埃博拉病毒属于流行性疾病,为了避免疫情的扩散,会禁止人员的流动,所以该疫情对旅游业冲击最大(2分)
解析
受埃博拉病毒影响最大的产业是旅游业;埃博拉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导致健康劳动者短时间相对减少或者不能劳动,对种植业、石油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都有一定影响;由于埃博拉病毒属于流行性疾病,为了避免疫情的扩散,会禁止人员的流动,所以该疫情对旅游业冲击最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受埃博拉病毒影响最大的产业,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受埃博拉病毒影响最大的产业是旅游业;埃博拉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导致健康劳动者短时间相对减少或者不能劳动,对种植业、石油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都有一定影响;由于埃博拉病毒属于流行性疾病,为了避免疫情的扩散,会禁止人员的流动,所以该疫情对旅游业冲击最大。
易错点
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1. 下图示意某岛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图中岛国()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该岛是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域,A错误;冰岛四周是海岸山脉,中部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是台地,平原面积较小,B错误;受岛屿面积和地形限制,冰岛河流流域面积小,C错误;冰岛冰川地貌广布,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丰富,D正确。
知识点
2.下图示意某岛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
正确答案
解析
乙区域位于冰岛东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甲区域位于冰岛西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受西风影响比乙区域大,降水比乙区域多,A正确;苔原主要分布在冰岛北部,甲区域比乙区域苔原比重小,B错误;冰岛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C错误;两区域人口密集、城市较多,交通便利,D错误。
知识点
36.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左图为欧洲西部局部地区示意图,右图为甲岛屿地形图。
(1)简述乙国的海陆位置特征及其对该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简述图示地区北海以东海岸线的主要特征,并说出该特征对当地气温的影响。
材料二 英吉利海峡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南岸尤为丰富,圣马洛湾沿岸建有世界上最早的潮汐能发电站。
(3)简析圣马洛湾沿岸潮水位高的原因。
(4)判断右图中A、B两地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并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1)西濒北海,东濒波罗的海 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便于工农业产品进出口;靠近北海油田,便于石油的开发利用;北海渔场丰富的鱼类资源促进渔业发展。
(2)海岸线曲折、漫长,,多半岛、岛屿、港湾。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变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推迟。
(3)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有稳定而强劲的西风;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受东侧半岛阻挡且喇叭口的海湾,推高潮水位。
(4)B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盛行西风背风地带,光热条件相对较好;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大。
解析
(1)从海陆位置分析,应从其位置的优越性分析,读图可知,乙国西临北海,东临波罗的海,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便于产品的运输,且靠近油田,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2)读图可知,该地区北海以东海岸线,曲折漫长,多半岛和岛屿等,有利于海洋水汽的深入,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推迟。
(3)潮水位与大气环流和地形有关,圣马洛湾受西风带控制,加之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在喇叭口海湾的作用下,推高潮水位。
(4)从图中的等高线图可以看出,B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光热条件较高,且靠近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知识点
41.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是世界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之一。鄂毕河流域内有大小支流1900多条,春季汛期时间长,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
材料二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请分别简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升高,融雪补给量大;河流多,汇水量大;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永久性冻土,水分不易下渗;有凌汛现象,易形成积水。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0.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通过新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决定将南斯拉夫联盟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并且对国家结构作出重大调整,这标志着南斯拉夫联盟正式解体,“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同国家从此诞生。
“塞尔维亚和黑山”将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两个平等的成员,组建一个比南联盟更松散的联合国家。“塞尔维亚和黑山”拥有共同的总统、议会、部长会议、军队和法院以及统一的国旗、国歌和国徽。贝尔格莱德将是“塞尔维亚和黑山”的行政中心。“塞尔维亚和黑山”在联合国中拥有一个席位,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轮流向联合国总部派遣特使。三年后,成员国有权进行全民公决以决定是否独立或者退出。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南斯拉夫位于巴尔干半岛,这里属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经其北部,其居民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为主,其地形特征最为典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种地形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也很典型,19世纪末沙皇俄国打着_____________________旗号争夺巴尔干半岛。
(2)“一战”前夕的几个世纪,长期统治巴尔干半岛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人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帝国。
(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吞并巴尔干半岛地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西方列强是( )
A.奥匈帝国 B.英国
C.德国 D.沙皇俄国
(4)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争夺巴尔干半岛地区最为激烈的两个西方列强是( )
A.英国和沙皇俄国
C.英国和德国
C.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
D.沙皇俄国和德国
(5)二战中,南斯拉夫遭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侵略,南斯拉夫人民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领导下发动起义,英勇抗击侵略者,并建立了共和国,其社会制度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代南斯拉夫社会制度发生剧变,国家随之解体;与此同时,解体的国家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49年后,南斯拉夫逐渐摆脱苏联模式,形成了“自治体制”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模式,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南斯拉夫模式也存在着局限性,表现为( )
①分散主义 ②宗教极端主义
③自由主义 ④民族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南斯拉夫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巴尔干半岛,综合历史、地理相关知识分析这里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地中海 多瑙 斯拉夫 喀斯特 云贵 大斯拉夫主义
(2)奥斯曼土耳其 奥斯曼
(3)A
(4)C
(5)德意法西斯 铁托 社会主义制度 90 捷克斯洛伐克 苏联
(6)C
(7)历史原因:
①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
②巴尔干地区的宗教矛盾;
③巴尔干地区各国利益的冲突;
④帝国主义列强和大国的干涉。
地理原因: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扼控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是地中海经红海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门户,也是进入中东地区的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4.根据乌克兰地区地理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世界主要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的三
分之二。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
代,该地区曾多次发生强沙尘暴。沙尘所到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一些地方土层被剥离厚达
5~12cm,俗称“黑风暴”事件。
(1)试分析“黑风暴”现象形成原因。
(2)第聂伯河是乌克兰航运价值较高的河流之一,指出该河的主要流向,并分析其航运条件。
(3)乌克兰东部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发达。简述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4)乌克兰西部和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试概括上述三大地区发展玉米生产共同的有利条件。
正确答案
(1)自然原因: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
人为原因:过度的土地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
(2)第聂伯河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先自西北向东南,后向西南流入黑海)。
该河具有较优越的航运条件:流域地势较平坦(水流平缓);流程长(通航里程长);径流量较大;结冰期较短;河流含沙量较低(泥沙淤积程度低)。沿途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货运量大(是乌克兰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
(3)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煤炭、水电等能源充足;铁、锰等矿产资源丰富。 铁路、港口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大。
(4)自然条件:三大玉米生产地的有利条件:土地辽阔,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温带气候,水热条件适宜,有利于玉米生长;有大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分布广泛,土壤肥力较高。
人文条件:铁路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周边地区城市、人口众多、工矿区集中,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7.阅读欧洲某国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形图
材料二:城市分布图
材料三 2010年二、三产业就业比例(%)在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
(1)据材料一,推测该国种植业分布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归纳该国城市的主要特征。
(3)该国根据国情,重点发展了需要原料少的医药、精密仪表等工业,简述其原因。
正确答案
(1)荷兰西部、北部临海,海岸线长;全境为低地,地势低;海水涨潮会淹没沿海低地,海坝和岸堤可以阻挡海水的涌入;围海造田。
(2)土地资源有限;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热量不足。
(3)位置适中,位于欧洲西部的中部;位于莱茵河口,便于实现河海联运;港阔水深,不淤不冻,通航时间长;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终点,连接中欧、中亚、东亚等地,经济腹地广阔;以鹿特丹为依托,人、财、物优势明显。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下图示意某岛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
正确答案
解析
乙区域位于冰岛东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甲区域位于冰岛西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受西风影响比乙区域大,降水比乙区域多,A正确;苔原主要分布在冰岛北部,甲区域比乙区域苔原比重小,B错误;冰岛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C错误;两区域人口密集、城市较多,交通便利,D错误。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