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 共319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已实现了民主政治,中国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但中国却长期停滞在相同的管理水平基础上,几千年没有大的改观。……黄宗羲认为,制度不好,即使有贤能的人,也无法建功立业、利国利民。制度好,“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义;其人非也,亦不至于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制人。”
——王相文《中国古代管理中的四环均衡发展思想》
材料二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暴露得更加充分。……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材料三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几千年没有大的改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清之际思想界十分活跃,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思想界在政治、经济和学术等方面出现了哪些新观点?这些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指什么?概括17世纪后期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封建思想文化控制人们的思想。
(2)观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提倡经世致用。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衰落;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思想家的宣传鼓动;议会在英国有较长的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
(4)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实践: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宪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我国是如何走民主“这条新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新中国政权、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特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目的:维护人民的利益。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
(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上仍在向前推进。
(2)看法,用史实论证。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二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2)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七条 参议院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织之。
第八条 参议员每省以三人为限,其派遣方法,由各省都督府自定之。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三条 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
第十四条 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是如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分析《临时约法》昙花一现命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包括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选举法规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与材料四比较,材料三有哪些局限性?依据材料四概括1954年宪法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5)依据材料五分析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现代政治历程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态度: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或法自君出、法律代表君主的意志);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礼法并用。 实质:君主专制;人治。
(3)《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将国家视为个人私产、君国一体观念的否定;强调国民一律平等,这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否定;用法律形式赋予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促进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这是对传统臣(小)民观念的否定;依据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强调依法行政,这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人治”观念的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封建势力力量强大。
(4)局限性:《临时约法》对实现人民的基本权利缺乏确实的保障;(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即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直接民权)特点:人民主权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5)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宪法、法律的保障。
(6)趋势:专制——民主资产阶级民主转向社会主义民主。宪法由一纸空文无法实施到落实和逐步完善。近代民主制在渐进中成长。
民主法制、自由平等,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会去--雅典乡间的居民步行进城,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近郊居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居民需提前六七小时。……雅典有几万常住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雅典约有7万到9万奴隶,毫无权利和地位可言。……雅典的妇女也没有政治权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僵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 摘自《权利法案》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和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指出《权利法案》对英国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人民主权。局限:少数人的民主,奴隶、妇女和外邦人都没有公民权力。
(2)权力:停止法律和法律实施;擅自征税;干涉议会选举。影响: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人治走向法治,为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专制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 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吴邦国委员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政治观点,揭示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代议制民主制度。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根本区别及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材料分析,谈谈你从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皇权专制、等级森严。
(2)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制定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3)根本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西方各国的代议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相同点: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间接民主(或代议民主)(4)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我国是如何走民主“这条新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新中国政权、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特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目的:维护人民的利益。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