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 共319题
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不断进行调整,如下:
请回答:
根据上表,概括1979年以后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的趋势,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趋势: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趋向平衡。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数量接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行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即陶片或贝壳。人们把威胁者的名字刻在陶片或贝壳上,投入会场的陶缸中。如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被判流放国外10年,但其家人不受牵连,本人亦在流放期满后恢复公民权。
材料二 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陶片放逐法”是由谁确立的?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涉及实行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所做的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谈谈其对今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克里斯梯尼。其实质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2)抽签。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3)非公民没有享有民主的权利;女性没有政治权利。
(4)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应该强化民主政治监督功能,强化人民群众对政体的监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伯利克里
材料二 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伯利克里是如何发展民主政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1949—1956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完善政党政治,中共十二大又确立了怎样的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扩大基层民主,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除十将军外,几乎所有的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方式产生,轮流执政;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发放工资和津贴;设立陪审法庭。
(2)成果: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与完善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特点: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
(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新华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怎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政治民主化历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逐渐实现民主(议会权力凌驾于君主权力)法治。
(2)特点:渐进改革。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特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目的:维护人民的利益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助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分。”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克利斯提尼采取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普选制。英国是192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选(男女选举平等)法”,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美国则是1976年……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白刚《现代西方民主刍议》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选举资格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在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基本铲除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2)变化:财产、种族、性别等歧视政策(严格规定)逐渐被取消,逐渐实现普选权。原因:政治上,议会改革和工人运动;经济上,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世界民主化潮流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3)特点:注重基层民主建设,实行直接选举。意义: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国情决定民主政治模式;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3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5,6年殆值千万。其他如锡如水银如锌铅,产额既有增加,价值亦皆骤涨。其尤可惊异者,厥为钨矿。钨之发现,始于民国4年,至6,7年,则江西湖南广东所产达4000余吨,价值1000万元。世界产钨之国,除美国外,殆以吾国为最。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三 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围民族工业之前提》,1941年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南方金属矿产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来发展失败的原因又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例最快的是哪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激增原因:一战的影响,与军工相关的原材料价格暴涨。失败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用土法开采,工业技术落后;经营者应对无方,改革措施不力。
(2)1990——1995年。原因:国企改革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开放上海浦东;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加速,中国加入APFC。
(3)民族独立:新中国建立;政治清明:建国初期民主制度建立(或“文革”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农村繁荣:土地改革(或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将经济水平各不相同的农业社的财产无条件地全部上缴公社,由公社统一核算和调拨;将社员自留地……以至生产工具等收归集体所有……公社化之初,在一些地方的公社中一度……按人供给口粮,进而实行吃饭不要钱……把公社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排、连、营、团等单位,公社可以统一指挥调动。这实际上是对劳动力的无偿调拨。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要改变农村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设立村民委员会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根据宪法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3年10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至此,原来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的人民公社被撤销,相应地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人民公社时代作为村级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也被撤销,代之以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本村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材料三 随着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发展,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各地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2010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开启了城乡选举同票同权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人民公社体制的主要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决定在农村撤社设乡的原因,这一举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有什么主要特点?综合材料二、三,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弊端: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
(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当时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日益制度化、法律化。认识: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或写发展民主政治),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
在探讨“民主政治发展”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新华日报》这方面的文章很多。每年的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和每逢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的诞生日,《新华日报》都要发表文章纪念。该同学摘录了以下相关材料:
1944年7月4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指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
1945年4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纪念杰斐逊先生》,指出: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和倡导的《权利法案》,早已“成为整个民主世界的基本观念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模式国际化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否按照美国模式建立了民主制度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中国的独立自主与人民的民主自由;美国大力援助中国抗战和民主运动;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专制;共产党顺应世界民主大潮,希望抗战胜利后建立民主的国家。
(2)背景:二战,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国家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极力倡导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美国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
(3)没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国情出发借鉴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为框架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来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是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