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宰相制度的废除
- 共81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四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1)问题: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高峰。
(3)同意。影响: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所说的“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的历史依据。对此你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雅典公民大会“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2)梭伦执政时,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克里斯提尼执政时,在每年举行的公民大会上,实行“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以十个部落为单元选举产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向参加公民大会的公职人员发放工资,为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特意发放“观剧津贴”;在公民大会上,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行使表决权,可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如立法、行政)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简图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发刊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政治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
(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不同: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
(4)从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么理解材料三中黄宗羲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仁字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3)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影响: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2)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美国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