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宰相制度的废除
- 共81题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写出图一中所示古代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并概括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依据图一图二,概括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四中的军机处设立于哪一皇帝在位时期?它的官员称军机大臣,其职责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图二、三、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关系:互为表里;三省六部制。
特征:天子与皇权高度集中,处于权力的顶峰。
(2)①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②解决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3)雍正皇帝;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意义: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或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写出图一中所示古代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并概括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依据图一图二,概括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四中的军机处设立于哪一皇帝在位时期?它的官员称军机大臣,其职责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图二、三、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关系:互为表里。三省六部制特征:天子与皇权高度集中,处于权力的顶峰。
(2)①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②解决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雍正皇帝;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意义: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或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观点:西周分封制。义务:保卫封地;忠于职守;定期朝见周天子并述职。
(2)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
(3)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措施:实行“推恩令”,分割诸侯领地;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
(4)行省制度。意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
(5)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至秦为创立期。春秋时期,以世卿、世大夫执政,当时所称的相,逐渐成为一个固定官名。到了战国,世卿制度被打破,相职在诸侯国内普遍设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
材料二 汉初至武帝时为鼎盛期。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但宰相制度的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百余年间,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在宰相制度走向鼎盛的汉朝,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多人。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
材料三 魏晋至宋为调整期。两汉时期,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
材料四 元至清末为衰落期。 因为宰相制度无论怎样调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所以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
(1)据材料一,春秋至秦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变化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谈谈汉朝宰相制度的历史特点。“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调整的核心是什么?以北宋为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概述元至清末宰相制度衰落直到被废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制冲击;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中央集权开始形成。(2)特点:职责权限大;宰相权力逐渐受到削弱;办事机构庞大;出身杂。原因:西汉初期,宰相的权力迅速膨胀,相权和皇权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专制皇权加强的需要 。(3)核心:皇权不断集中,相权不断被分割。北宋时宰相权力被分割: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4)元朝废除三省,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实行一省制,六部也归入中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请回答:
(1)依据示意图,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根据示意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3)上述两图显示的明代政府架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明代政府架构有这样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4)根据材料四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最终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
(2)作用:使相权一分为三,减轻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提供了政治典范。
(3)区别:改制前,保留了宰相,由宰相统领六部,处理国事;改制后废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原因:加强君主权力,削弱相权。
(4)特点:保密性强;机构重要,位居内阁之上;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5)主要矛盾: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皇帝与中央官员间矛盾、中央与地方间矛盾。 主要特点:皇权至上。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