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尤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

(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源:皇权专制。

(4)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走向衰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明太祖废丞相,雍正帝设军机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卷五十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零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材料一反映出的丞相的政治地位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是怎样看待丞相的作用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三则材料反映出的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中,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助理万机”。位高权重。

(2)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做法:由宰相等官员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3)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明太祖朱元璋。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得到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学习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模块的内容以后,一些同学在就人类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的部分发言:

同学甲: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相比,政治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从秦朝起,皇帝就成了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他颁布的命令就是法律,老百姓没有真正的民主权利可言。到了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君主专制也发展就到了顶峰。

同学乙:其实古代西方虽有民主与法制传统,但君主的权力也很大。我听说古罗马的皇帝查士丁尼就曾经在自己出生的八月强行加上了一天,因此八月就变成了31天,而他的尊号也就成了今天英语里的“August”。

同学丙:现代的民主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大宪章》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首先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1871年德意志帝国也颁布了宪法,由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从而维护了德国的统一。

同学丁: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有着严重的阶级性,因而后来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法国工人阶级进行了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革命,而列宁则领导苏联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才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

这几位同学发言的内容中有五处错误,请写出并纠正这五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错误:同学甲说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纠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2)错误:同学乙说古罗马的皇帝查士丁尼。纠正:屋大维(奥古斯都)。

(3)错误:同学丙说《大宪章》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纠正:《权利法案》。

(4)错误:同学丙说德意志帝国由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纠正:由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5)错误:同学丁说列宁领导苏联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纠正:俄国十月革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尤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

(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源:皇权专制。

(4)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走向衰落。

下一知识点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宰相制度的废除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