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 ]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

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正确答案

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日军占领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向日本本土输送原煤800万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掠夺为侵略战争,掠夺的资源以煤、铁为主;主要运往日本和东北,数量不断增加;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变成了日本的附庸经济,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实力,有助于其扩大侵略战争。

(2)控制石油产地,保障能源安全,战争与冲突不断,财政状况恶化,建立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20世纪70年代前,经济并不繁荣;70年代后,利用石油财富发展经济,日益富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我们与你们一样是正常的人,是想建造房屋、种植树木、谈情说爱并与你们一起生活的人。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次机会……”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

材料二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直接谈判自2008年年底以来,已停滞不前将近两年,各方一直在努力推动双方再度坐到谈判桌前。2010年8月20日,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当天上午宣布,以色列政府和巴民族权力机构将于9月2日在华盛顿恢复直接和谈。希拉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中东问题有关各方的持续努力下,巴以双方将恢复建立在两国方案基础上、致力于实现全面持久和平的无条件和谈,和谈将在一年内完成,最终确定巴勒斯坦地位。

——2010年8月21日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拉宾所说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乱和流血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血和泪”指的是纠纷和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历史原因:长期的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和文化历史遗迹的归属纠纷等。现实原因:巴以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国际力量的介入,大国分别支持一方。

 (2)说明了巴以之间的矛盾不是用战争的方法能彻底解决的,几十年的冲突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双方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和平谈判可以为解决问题寻找一条减少损失、降低伤亡的道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材料三: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整个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作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四:2004年为报复哈马斯集团制造的一系列自杀性爆炸袭击,以色列炸死了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和新领导人兰提斯。哈马斯表示:一定要为两位领导人报仇。随后哈马斯对以色列军民发动了一些进攻和袭击。

(1)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解决中东问题?请你设计解决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中东地区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要地,成为争夺的重点;②二战后美苏争霸插手中东地区,导致中东地区的分裂与对立;③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历史性的互不信任和相互敌视;④巴勒斯坦、以色列之间长期以来愈演愈烈的爆炸暗杀,仇仇相报等。

(2)合理处理领土划分;实现土地换和平;减少大国干预;强化联合国作用;相互尊重宗教信仰和民族信仰;加强联合,共同打击恐怖分子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沙漠风暴”行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B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地面进攻

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

D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沙漠风暴”行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

B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

C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地面进攻

D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巴以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首先是

[ ]

A与美国关系问题

B耶路撒冷问题

C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D宗教冲突问题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 ]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

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萨达特墓碑上写着这样的铭文:“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说他是“和平的英雄”主要是因为

[ ]

A主持巴以和谈,帮助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B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

C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利益

D接受“土地换和平原则”,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进程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当代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因此,“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①二战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③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④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沙漠风暴”行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B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地面进攻

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

D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说“一战”是一场化学战,“二战”是一场物理战,最能体现现代高科技作战的战争是

[ ]

A海湾战争 

B苏伊士战争  

C六日战争  

D朝鲜战争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国国防部阿兰·D·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电脑中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 ]

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现代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C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国副国防部长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 ]

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现代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C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和平与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4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