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青岛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德州市政府实施“百万屋顶”计划,开展太阳能推广利用工作,打造“中国太阳城”。两大措施所体现的共同经济生活道理是

[ ]

A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B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C坚持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

[ ]

①扩大生产规模,解决就业问题

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单纯靠投资拉动、规模扩张、资源推动,发展低端产业,给地方发展带来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这启示这些地方发展经济,应主要依靠

[ ]

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②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支持③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④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车船税法》将车船税分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排量在1.0升及以下的乘用车税负减轻,大排量乘用车税负则大幅增加。按照不同排量实施阶梯式征税主要是为了

[ ]

①加财政收入,刺激经济增长

②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③抑制汽车消费,缓解资源压力

④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绿色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3~2015年,我国将全面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这有利于

[ ]

①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③不同区域同步协调发展

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石化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

[ ]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

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消除环境污染

④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校学生在调查探究中发现:“据统计,现在地球上还有65.83亿千加仑的石油,假如每天用掉15000万加仑石油,需要多长时间用完呢?”他们的探究结论是:永远也不会用完!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一答案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是无限的

B得到这种商品或资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C人类会以更节约的方式利用石油资源

D人们会通过技术创新找到低成本的替代品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是

[ ]

A坚持以人为本

B全面的观点

C协调的观点

D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速度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我们要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

A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B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人数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C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D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学生李某为写一篇小论文搜集到下列材料: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2007年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9年试点启动农民60岁后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保障,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8183亿元,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4588亿元。根据上述材料拟定小论文的题目,你认为最合适的应该是

[ ]

A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B坚持全面协调,促进经济发展

C统筹区域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D健全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生活

正确答案

A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