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 共2159题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图中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D伽利略的时代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就无法验证v与t成正比的思想,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若物体初速度为零,且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v正比于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由于伽利略时代靠滴水计时,不能测量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伽利略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由于沿斜面下滑时加速度减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这个方法叫“冲淡”重力.故A正确,D错误.
B、C选项中,乙丙均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故BC错误.
故选A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革命和创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由于油膜的上下表面对光的干涉形成的.故A错误;
B、历史上,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是赫兹通过实验对此进行了证实.故B错误.
C、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大小只与介质有关,而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大小既与介质有关,还与电磁波本身的频率有关,故C错误.
D、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可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科学家中,哪个进行了“称量地球的重量”的实验(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被称为“称量地球重量的人”,
故选:A.
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伽利略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论断,故A错误.
B、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运动定律,不是牛顿,故B错误.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错误.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量出了引力常量,故D正确.
故选D
在物理学的研究及应用过程中涉及诸多的思想方法,如理想化、模型化、放大、假说、极限思想,控制变量、猜想、假设、类比、比值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思想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物理化模型的方法,故A错误;
B、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正确;
C、在探究电阻、电压和电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再保持电流不变研究电阻与电压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
D、用力向下压,使桌面产生微小形变,使平面镜M逆时针方向微小旋转,若使法线转过θ角,则M反射的光线旋转的角度为2θ,N反射的光线就就旋转了4θ,那么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斑走过的距离就更大,故该实验观察测量结果采用的是微小变量放大法.第三个装置都是球m,受到m对它的引力会使竖直悬线发生扭转,从而使镜面M的法线转过微小角度,从而电光源的投影会在标尺上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将微小形变放大将微小形变进行放大,故都是利用放大的思想方法.这两个装置都是将微小形变进行放大,故都是利用放大的思想方法.
用挤压玻璃瓶时微小的变化不易观察,但通过细管中水位的变化能够观察出来,是一种放大的思想.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在物理学史上,首先提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的科学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物理学史上,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首先提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不是欧姆、安培和法拉第.
故选C
第一个比较精确测量出万有引力恒量的科学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并没有测出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重心、合力和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等概念的建立都利用的等效替代的方法.故A正确.
B、法拉第提出了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方法,故B错误.
C、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他实验和推论的方法进行认证的,故C错误.
D、场强,电容
,加速度
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故D错误.
故选:A.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故A正确.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很好地解释了磁化现象.故B正确.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不会出现感应电流.故C错误.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楞次定律,即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故D正确.
故选ABD
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史实或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卢瑟福在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AB错误;
C、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故D正确;
故选:C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