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共1867题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正确答案
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有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对其历史地位相同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①美国经济势力膨胀的产物②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
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④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
正确答案
二战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关贸总协定,这说明与二战前相比,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
正确答案
“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能反映出这一趋势的是
①世界银行的成立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④美国取得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主导权
[ ]
正确答案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某一个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
······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是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文中所指的“协定”最有可能是
[ ]
正确答案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战后
[ ]
正确答案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1945年11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呼吁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主持下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建议由联合国发起召开贸易和就业国际会议。美国此举的真实目的是
[ ]
正确答案
1944年,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最终按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其原因主要在于
[ ]
正确答案
法国总统戴高乐在20世纪50年代抱怨美国拥有:“过分的特权”,即只有他一家可以印制美元,用来进行对外战争,收购法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导致美国拥有“过分的特权”的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下列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的经济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
②德、日等战败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三流国
③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
④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正确答案
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为50年左右的景气与萧条交替的长期波动。在每一个周期,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新兴的经济强国,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充当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1945年前后,美国充当“增长极”的措施不包括
正确答案
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方面,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争相拿本国的美元储备兑换美国政府的黄金。这里特里芬悖论指出的问题意味着
正确答案
2011年6月7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宣布竞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职位的法国女财长拉加德7日到访印度,试图争取这个新兴国家的支持。下列有关IMF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这一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以上材料中龙永图所说的“这一国际组织”是指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