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文明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手拿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耕,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材料四: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据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概括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其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商鞅“诱三晋之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立条约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材料“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社会公正(或阶级调和),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或者雅典民主政治的里程碑之一)

2.富国强兵,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统一中国。

3.保护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4.改革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废藩置县,奉还版籍。

5.改革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已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俄日两国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结合在改革前及实施当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维新变法有关联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改革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俄国:改革前,沙皇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贵族地主的阻力;改革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

(2)有。理由: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道路;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维新变法借鉴了日本明治维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人跨海而来”指什么事件?“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国通过黑船事件打开日本门户。日本民族强烈要求学习西方文明,摆脱落后境况;强烈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2)“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军队,实施富国强兵。

下一知识点 : 日本发展新经济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日本废除旧体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3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