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者,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哭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回归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分离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新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此前的道路:夺取“中心城市”。说明: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天翻地覆”指: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1)据材料一,归纳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人员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法定成案门槛,遭到否决。关心台湾与两岸前途的人都应同意,此番公投未过关的意义不比马英九以空前高票当选总统、终结八年绿色恶政来得小。

(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台湾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了,不但可以减少战争发生的可能性,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厦门的后花园”了。

(4)对比材料一、四,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由主张武力解放台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

(3)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国际反华势力。

(4)由台海对抗的前沿转变为台海直接联系的桥梁。有利于金门的稳定和发展;便于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关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国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国请求中国救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四国宣言》的主要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3)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这些政府正在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

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

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成功,但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1942年4月罗斯福致丘吉尔的信

材料三: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作出许诺。

——1942年5月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

材料四: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1942年8月斯大林致英国政府《备忘录》

(1)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的主张和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说明对于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丘吉尔是什么态度。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人的说法哪个符合材料一的精神,哪一说法不符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西夹击德国。战略意图:减轻苏联的压力,沉重打击德军,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态度:拖延甚至拒绝。目的:在于让苏德双方在战场上互相削弱以有利于英国。

(3)罗斯福、斯大林的主张符合材料一的精神,丘吉尔的主张则不符合。因为前者的主张符合《联合国家宣言》中所规定的共同反对纳粹暴政,保证用自己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原则,后者拒绝尽快开辟第二战场,违反了这个原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代的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侵华战争是日本一贯所奉行的哪一侵略政策的结果?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侵略战争中均发生了日军屠城暴行,请分别列举典型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侵华战争不同的结局,对中国台湾省的命运、民族意识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陆政策。为垄断资本获取原料和市场。

(2)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3)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割占,遭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抗日战争:台湾光复;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与德国法西斯相比,日本法西斯的突出特点是

A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B法西斯以政党的形式出现

C不断制造恐怖事件

D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B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

C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D波兰灭亡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属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的是

A英、法、美与法西斯国家矛盾加深

B苏德战争爆发

C法西斯侵略国家与法西斯国家矛盾的加深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

A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B法西斯军官发动“二二六兵变”

C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D日本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纲要》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