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共439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上海游玩,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 ]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别墅”在今天仍是人们追求的高档居室建筑。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开始出现,其最初风格特点是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 ]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据某一时期进行的包括社会各阶层853人参加的一项全面调查,395名已婚者中有21人自订婚姻,而在130名已订未婚者中则有20人自订婚姻……在310名未订未婚者中,愿自订婚者为273人。该时期可能是
[ ]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