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上海游玩,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 ]

A穿西装坐人力车

B买报刊阅读

C骑自行车观街景

D边就餐边看电视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

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别墅”在今天仍是人们追求的高档居室建筑。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开始出现,其最初风格特点是

[ ]

A中国传统建筑

B中西合璧

C完全欧化

D中国创新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 ]

A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B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C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进行了颁布

D在全国普遍实行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 ]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

A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原有生活方式

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C人们的生活审美情趣有差异

D中国人的排外心理较重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某一时期进行的包括社会各阶层853人参加的一项全面调查,395名已婚者中有21人自订婚姻,而在130名已订未婚者中则有20人自订婚姻……在310名未订未婚者中,愿自订婚者为273人。该时期可能是

[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