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②西方文化的渗透③崇洋风气口盛④政府的人力倡导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 ]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B1905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

A传统服饰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B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C社会变革引起服饰变化

D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写道:“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主要反映了当时

[ ]

A洋货倾销中国

B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C服饰追求西化

D社会上存在崇洋现象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声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倡导服饰改革,但洋装并没有取代传统的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平等思想的传播②通商口岸的开设③民主政权的建立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更衣记》中写道: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据此,张爱玲主要强调

[ ]

A近代的旗袍样式发生变革

B西学东渐的局面已经形成

C女权运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D近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阿Q正传》中描写有人进城后被剪掉辫子,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

[ ]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鸦片战争

D北洋军阀统治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