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共439题
1
题型:
单选题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包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②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③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商埠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随之发生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要数
[ ]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该广告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小说《文明小史》中,描写一位学堂出身的少奶奶时写道:“穿双外国皮靴,套件外国呢子的对襟褂子,一条油松的辫子拖在背后,男不男,女不女的。”材料反映了这位少奶奶的服饰特点是
[ ]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一诗:“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反映了
[ ]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四合院”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居民
[ ]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①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展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不平衡
③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密切相关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
[ ]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 ]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