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地理
- 共88题
请考生从32、33、34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32.【地理—旅游地理】
图8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读图回答问题。
图8
(1)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
(2)针对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33.【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9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34.【地理—环境保护】
表3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调节表。读表回答问题。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
32.
(1)旅游资源独特,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2)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答对两点即可)
33.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34.
(1)中度、重度盐渍化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化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
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260多个岛礁及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图21是南海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偏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当前,三沙市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____。
(3)三沙市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生物海岸中的_______海岸,据此,其适合发展的产业为_______。
(4)为解决三沙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淡水资源稀缺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
(5)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有_______。
B.【城乡规划】
图22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居2住2区的是_______;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_______,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_______
(3)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关系?_______
C.【旅游地理】
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与旅游名城西安联系的加强,延安已成为重要的热点旅游地。图23是陕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陕北发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资源条件有_______
(2)在陕北文化游资源中,延安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近几年来,延安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
(3)今后延安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
D.【环境保护】
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图24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的方式是_______
正确答案
A.
(1)低 有多条河流汇入
(2)太阳能 风能(波浪能、潮汐能)
(3)珊瑚礁 旅游业
(4)海水淡化、收集雨水;节约用水(任答两点)
(5)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南海岛屿及海域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任答两点)
B.
(1)D A 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
(2)铁路穿城而过 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产生噪音
(3)保护老城,发展新城;制定法律或法规;分类分区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任答两点)
C.
(1)类型多;数量多;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任答三点)
(2)红色革命文化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快捷;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辐射作用强
(3)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
D.
(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
图18是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①处海域属于_____________。该处海底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_____。海上航行、海底隧道和港口建设均利用的海洋资源类型是_____________。
(2)①②④三处比较,表层海水温度最低的是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
(3)2011年12月18日,③处附近一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倾覆,救援船只因舷窗破损进水导致作业中断。造成这次救援中断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天气严寒b.台风影响c.海浪和海冰冲击d.海水污染严重
(4)④处海底地形类型为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
B.【城乡规划】
北川新县城是“5.12冶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惟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图19是北川新县城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川新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与N地住宅区相比,M地住宅区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__________ 。
(4)北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如何在该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__________
C.【旅游地理】
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20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游览杭州西湖,出游前可以通过新闻媒介、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途径收集相关旅游信息,初步了解其景观内涵。
(2)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b.适当距离仰视c.在较高位置俯视d.把握观赏时机
(4)杭州西湖为免费开放的世界文化遗产。谈谈免费开放举措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环境保护】
图21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A.
(1)公海;多金属结核(或锰结核、铁锰结核);海洋空间资源
(2)④;纬度高;
(3)a;c
(4)海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B.
(1)地质;地形;水源;交通
(2)靠近河流;靠近文物古迹;远离工业区(或污染小)
(3)公路;绿地
(4)突出羌族建筑风貌;保护文物古迹;突显民俗风情
C.
(1)网络、旅行社(或导游手册、亲朋好友等)
(2)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摇 摇
(3)d
(4)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延长游客在杭州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改善民生,还湖于民
D.
(1)c; d
(2)风力作用
(3)③;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请考生从32、33、34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32.【地理—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在;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实验区可开展旅游活动。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中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图9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1) 分析崇明岛发展旅游的优势。
(2) 指出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就注意的事项。
33.【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 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34.【地理——环境保护】
图11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32.
(1)旅游资源独特,鸟类资源丰富;接近客源市场
(2)保护鸟类栖息平台;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游客进入核心区,缓冲区
33.
(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34.
(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请考生在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42.旅游地理
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提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43.自然灾害与防治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44.环境保护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正确答案
42.
工业遗产资源: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以及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工
业遗产和遗迹。
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参观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以及工业遗产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原生产生活实景;体验原生产流程等;在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
43.
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6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44.
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