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地理
- 共88题
36.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图6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6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 )石窟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石窟,其表现的佛教文化由古印度扩散而来,该文化扩散方式属于( )扩散。图6标出的旅游资原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
(2)图6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 )。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 )气候区,气温年较差( )。该石窟开凿于北魏,建在岩层近于水平、较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试从岩性、构造、降水量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
(3)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 )。(限填图6中的一个铁路编号)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O2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得综合整治措施。
正确答案
(l)龙门;迁移;壶口瀑布。
(2)太行山;温带季风;大。
原因:
①岩石较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 ;
②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
③降水量较步,流水侵蚀作用弱。
(3)③。
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
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
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4.读图文材料回谷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C.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6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________,你是依据图6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2)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口约30%来自安徽省。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3)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7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正确答案
(1)乙地;乙地位于淮南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据等高线特征判读,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效规模)。
(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
(5)保障游客安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9.图4所示L城是我国的“水晶之乡”,有“花果山”、“水帘洞”、“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还新建了水晶展销市场,成为全国的水晶集散地。近年L城接待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请据材料判断,这最主要是由于L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4.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
(1)据图片信息概况,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护性开放天津的地域文化景观,对发展旅游业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正确答案
(1)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类型多样);河海交汇(沿河靠海)。
(2)丰富了人文旅游景点(提高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突出了人文旅游景观特色(增强了人文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增加了游客(增加旅游业的收入)。(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以下为选择部分。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一)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1) 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 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_区到东12区。
(2) 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一)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二)阅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江西省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
(1)图中所列的景点名称反映该景区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各举两例。
(2)简述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析三清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正确答案
A组
(一)(1) 6:24;6月23日;东2
(2)西略偏南;48;增大;减小;缩小;增大
(二)(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B组
(一)(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二)(1)自然旅游资源: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任答其中两点即可)人文旅游资源: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庭(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景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石易被风化侵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区奇峰怪石的景观。(任答两点即可)
(3)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近临常见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源广、游客多,消费能力强;景区外围宾馆、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齐全;环山公路、索道直通旅游景区;由省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保证。(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