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直到1953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都还没有达到俄国1913年的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苏联偏重发展工业②实行全盘农业集体化

③扩大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④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不足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 ]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忽视消费品生产④长期僵硬的执行计划指令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农业集体化运动

[ ]

A压缩了农业生产的相关指标

B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其目的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D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

B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斯大林模式特点和评价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