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大林模式特点和评价
- 共273题
1
题型:
单选题
|
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由苏联人B.C.列利丘克所写的《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一书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联工业化的背景、措施、特点、影响及其经验教训。某学生从该书中得到了四点认识,你认为符合实际的应该是
①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应量力而行②重工业建设要与农业、轻工业建设协调发展
③工业化速度应符合实际的生产力水平④社会主义工业化应照搬西方模式
[ ]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其著作《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中统计:“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工业国占76%,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32%;社会主义苏联占19%;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仅占5%.”对上述统计数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D
已完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