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帝削弱相权
- 共9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
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材料四: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在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三,归纳这些矛盾和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途径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三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反映了君主权力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央的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官吏选拔制度问题。
(2)不同: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趋势:选官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化;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3)趋势:通过控制人才的选拔、限制和分割相权,从而不断加强皇权,最终实现君主专制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在我国,提起“宰相”,可谓无人不知,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宰相”。
——选自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2 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3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汉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1792年)特旨裁之。
——历史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从秦到元,宰相有何权力?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太祖罢相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析宰相制度废除的利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有何区别?军机处对加强皇权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宰相权力:总领最高行政权和参谋最高决策权;积极作用:辅助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消极作用:相权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
(2)防止小人专权乱政利: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弊:①皇帝负担加重,政务繁多,力不从心;②决策失误增加;③皇权旁落,太监乱政。
(3)区别:它与议政王大臣会议最大的区别是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策权。作用: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丞相者,联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三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五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材料一“皆决于上”中的“上”指的是谁?他实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朝到唐宋,丞相权力是怎样被削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五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秦始皇。 ②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2)①汉朝:A、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人才。B、建立中朝(又称内朝)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B、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C、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
(3)明朝废丞相制度(或设内阁和司礼监),清朝设军机处
(4)皇权递增,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一般指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他们是帝王的政治助手。
材料二 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
材料三 朝廷疑议及百官表疏,皆密令万顷(人名)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旧唐书·文苑传中·元万顷传》
回答:
(1)丞相制度形成于何时?何时废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丞相制度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唐宋时期的事例,说明这里所说的“分宰相之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朝(或秦始皇统治时期);明朝。
(2)汉武帝设立内(中)外朝。
(3)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其身份等同于宰相,分散了相权。宋朝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中央行政制度,还体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
问题:
(1)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新的历史沿革具体内容。
(2)进一步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以下历史时期,作为中央集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领域的制度创新史实。
(3)根据以上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视角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影响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内外朝(制度)②内阁制度③军机处。
(2)④行省制度⑤刺史制度。
(3)一方面,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规避了早期政治制度中贵族分封导致国家分裂的弊端,对促进大一统王朝形成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自身历经千年的制度创新和不断完善,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变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古代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当然,随着专制集权体制的不断强化,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如政权的腐败、思想的专制、文化的催残以及经济发展的束缚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