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2013年山东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人民群众常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常抱歉疚之情,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述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合理性。

正确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观。

(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定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设问的主体是政府,可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政府的价值选择等角度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进一步推进实现“十二五”规划,某省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各市进行实地调研,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对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省情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这个省省委组织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的必要性。(9分)

正确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真听取群众建议,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表现,是本省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组织深入调研,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只有认真听取群众建议反映人民愿望,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组织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有助于更好把握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出正确的决策。(每点3分)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主要从三个角度回答,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是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三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别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司机逃逸,接连路过的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小悦悦的悲剧,让人痛彻肝胆,心灵受到巨大冲击。这事件中的18个人而不是一两个人所表现出的冷漠,折射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汪洋书记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

材料二: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谈谈我们个人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2分)

正确答案

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决定着人们处理一切关系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因此我们要在当前多元化、复杂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中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分)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道德观冲突和精神文化空虚的今天,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必须以反映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为导向。(3分)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以维护人民利益为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3分)

④树立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努力践行。(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社会上道德缺失和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解题时首先抓住设问限定范围“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知识,设问类型是怎么做。这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做好此题的前提。其次要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可运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决定着人们处理一切关系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树立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努力践行。最后运用理论知识结合材料作答。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年度人物。 2012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

请用“人生价值”方面的知识说明评选“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的哲学依据。(9分)

正确答案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对社会作出了不同寻常的贡献,体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3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导向作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同的贡献。(3分)

(3)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生活实践中。十大人物做出的贡献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3分)

(评分要求:在每个答案要点中,准确答出原理,可得2分,材料分析得当,得1分。)

试题分析:材料要求的知识范围是——人生价值,也就是价值观,与价值观有关的知识点有:人的价值,价值的评价,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如何实现人的价值,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点评:对于哲学的题目,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的范围,在其范围内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原理方法论回答,在整理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否则会丢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2年11月25日,中国航空母舰“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执行任务时因公殉职。30多年来,他乘持航空报国的志向,积极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带领研制团队攻坚克难,实现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务院追授他为“航空工业模范”称号。

运用“创造价值,承担使命”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罗阳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10分)

正确答案

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罗阳同志乘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了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3分)

②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罗阳同志带领研制团队攻坚克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

③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是第一位的;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罗阳同志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体现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党和国家追授他多项荣誉称号,体现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4分)

试题分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去创造,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只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都实现了,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人生价值。解答本题的难点是将知识点与材料结合,得出全面顺畅的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多年来我国一直用单纯的GDP指标作为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近年来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诟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和唯GDP论存在关系。为此,“十二五”规划对GDP增速不再作硬性量化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2013年12月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改进政绩考核,今后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等等,力图推动科学发展。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改变唯GDP论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9分)

正确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GDP论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干部政绩考核的评价标准。(3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唯GDP论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对其做出改变。(3分)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唯GDP论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3分)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改变这一评价标准,坚持科学发展观,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又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分)(每个要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9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考生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价值观的知识”,关于价值观的知识,它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的属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依据的知识。具体到本题能用哪些,要结合本题的设问限定和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本题的设问是为什么要改变唯GDP论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这里我们首先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和唯GDP论存在关系”的信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唯GDP论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对其做出改变,从而实现科学发展这体现的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曾几何时,人们热衷于追求GDP,因此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唯GDP论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现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体现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最后我们可以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的角度分析说明改变这一评价标准,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辨析题:人获得金钱越多,其人生价值就越大。(12分)

正确答案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有没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不是赚钱的多少,而是对社会的贡献。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但能否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因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定的主观条件即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而不在于获得金钱。

(3)人生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人生价值既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不能用金钱来购买。如果通过辛勤、诚实的劳动和合法经营赚的钱多,意味着他对社会的贡献大,可以说他的人生价值大;但是,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甚至通过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则是不义之财。因此,不能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本题考查了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价值“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表现。在一定意义上,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意义。人生总是社会的人生,人生受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制约。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由个人评估,而是由社会关系衡量的。个人主观上,也许能够按人生意愿去演化自己的人生历程,但客观上,个人的这些人生意愿多大程度能够遂愿,不是个人一厢情愿,受社会关系诸多因素制约。人生价值的价值量大小,由人生价值目标的境界及实现程度来决定,而不是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

。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农村的大街小巷。但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有人认为:民众从投资角度衡量教育,得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培养成本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纯收入。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育模式僵化、理念保守、管理失效,加之缺少科学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造成毕业生能力和水平日益贬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大学生薪金赶不上农民工,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问题显现。极端例子是,仅约1/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实际上,学历与身价不能简单划等号,这是常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往往不过是增加了人生向上的机会,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物质财富。

请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变化。(9分)

正确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经济在发展变化,社会在进步,人们对知识、读书的看法发生变化是正常的。(3分)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正体现了这一点。(3分)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和评价也就不同。在错误的功利性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得出了“读书无用论”的结论。(3分)

试题分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并能根据对材料内容的解读加以分析利用。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不同人的选择,学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等角度加以分析解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广州亚运会以“水”为主要元素。演员用各种手段尽情展示水的魅力,表达水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呵护人类文明。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亊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錄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陣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由于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兴修水利,消除水害,是历代统治者兴国安邦的大事。从大禹开始,历代善治者均以治水为重。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盛世”扃面,无不得力于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和水利建设的成效。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人心稳即有生产积极性,社会有粮则百业兴,整个社会必然繁荣昌盛。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下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利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因此,水利发展必须做到保增长和保民生的内在统一。n市政府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水利建设方案;创新机制,多方投入,为水利建设提供财力保陣;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依法治水、强化管理,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加强宣传水情国情,提高市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水价改革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水利问题;做好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城乡河湖沟塘整治等直接关系城乡人居环境的水利问题。

(1)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重视水利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8分)

(2)结合材料,用经济学知识分析,n市政府是如何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推动该市水利建设的?(12分)

正确答案

(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的水情、国情决定了对水利建设的重视。(2分)②生产实践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所以水利兴则百业兴。(2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水利建设是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2分) ④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水利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2分)

(2)①搞好节水的经济政策规划,统筹安排,精心部署,制定水利建设方案,创新节水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②发挥财政的调节作用,为水利建设提供财政支持,确保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狠抓节水工程的落实。(3分)③发挥金融的调节作用,为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城乡河湖沟塘整治提供信贷服务。(3分)④ 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完善用水市场调节机制,提高居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

正确答案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