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在杭州滨江区的白金海岸小区看见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后来手臂骨折,受伤较重。当有记者问吴菊萍救人的动机时,她是这样解 释的 “这是本能,是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最美妈妈”的事迹被一媒体报导后,仅10多个小时就有上百家媒体纷纷转载,在感动读者的同时也在“唤醒真善美的人性”。“希望世界充满爱,不想让小悦悦的悲剧重演。”

(1)结合材料,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分析说明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救人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说明媒体纷纷转载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事迹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孩子有利于唤醒真善美的人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吴菊萍不顾自己的安危及时施救,体现了吴菊萍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上百家媒体纷纷转载杭州最美妈妈的事迹,有利于弘扬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②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上百家媒体纷纷转载杭州最美妈妈事迹,能够鼓励人们助人为乐,创造美好和谐的幸福生活。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四德”为着力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百家媒体纷纷转载杭州最美妈妈的事迹,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至2009年的2.62:1,而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之变化而变化。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形成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和“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的价值观符合中国特色城市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每到收割的季节,都有大量秸秆被白白烧掉,秸秆焚烧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焚烧秸秆行为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2009年10月28日晚,“秸秆焚烧”又一次披着弥漫的硝烟“火热”登场,南京、镇江、常州等地被霾与烟“淹没”,空气达到重度污染。环保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对焚烧情况严重的区县加大查处力度。

农民:哪个情愿烧!这么多秸秆不尽快处理掉将直接耽误农时播种,何况用机器粉碎秸秆还要掏钱。

环保执法人员:焚烧秸秆是违法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必须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农民和环保执法人员在焚烧秸秆问题上的价值取向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府应如何行使其职能,破解“秸秆焚烧”这一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部分农民首先考虑的是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忽视秸秆焚烧对社会、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因而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③环保执法人员的着眼点是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但同时也要帮助农民解决秸秆禁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2)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引导和扶持秸秆综合利用;政府必须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快技术研发推广,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政府必须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执法监管,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法制保障,严肃查处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央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在推进农村改革过程中怎样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或坚持正确价值标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尊重农民意愿,主动关心农民,尊重农民的正当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请阅读上面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反映了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什么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世界知名电子产品供应商将工资水平提高了30%,受到员工的欢迎,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这个改变,一些经营者就有这样的担忧:涨工资会加重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针对企业经营者的担忧进行辨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该不该涨工资”的回答反映了人们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请运用《经济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①涨工资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利的一面;②涨工资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劳动者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④成本的提高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减小成本带来的压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员工和经营者在生产实践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上,也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作出了贡献。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作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平,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2011年上半年,我国共有18个地区(包括13个值、4个直辖市和1个特区)相继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此次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调整的幅度颇大,普遍超过了20%,这牵动了社会敏感的利益链条。有媒体称,“这是一个分水岭,涨薪潮注定要改变这个国家的经济”。面对“涨薪潮”,不同群体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关网络调查显示:大部分员工认为,工资越高越好,薪水越涨越能提高生活水平;但是,一些经营者却担忧涨工资会加重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材料中员工和经营者的不同态度分别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群体表现出的不同态度都包含着对“涨薪潮”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什么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员工的态度是片面的。一方面,涨薪能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劳动者的购买力,提高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而,工资越高,企业的负担会越重。如果企业没有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从长远看会影响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影响消费水平。②经营者的态度也是片面的。一方面,涨工资确实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从长远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解决社会公平的战略举措。涨工资造成的成本增加,会促使企业调整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2)依据: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涨薪潮”为员工提高个人收入带来了希望,既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又能使员工获得自我满足。另一方面,“涨薪潮”会增加企业成本,短期内既不利于企业实现社会效益,也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特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差异,会因人而异。需要不同、立场不同,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员工从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出发,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价值判断有一定的合理性。经营者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价值判断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至2009年的2.62:1,而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之变化而变化。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形成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和“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的价值观符合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郭明义,一名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他让人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片天空,一片可以让你的心变得更辽远、更明亮、更温暖的天空。“人活着,得干点有用的事儿。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在鞍钢工作28年,收入29万元,他捐献了12万元。参加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量的10倍。每天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所奉献的工作时间,相当于多干了5年。20多年来,一家三口住在只有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郭明义的爱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团队中。谈谈郭明义事迹给你什么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