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0年高考安徽卷)如图9-1-13所示,水平地面上方矩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两个边长相等的单匝闭合正方形线圈Ⅰ和Ⅱ,分别用相同材料、不同粗细的导线绕制(Ⅰ为细导线).两线圈在距磁场上界面h高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再进入磁场,最后落到地面.运动过程中,线圈平面始终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下边缘平行于磁场上边界.设线圈Ⅰ、Ⅱ落地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1、Q2.不计空气阻力,则(  )

图9-1-13

正确答案

D

选D.由于从同一高度下落,到达磁场边界时具有相同的速度v,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同时受到磁场的安培力F=,又R=ρ (ρ为材料的电阻率,l为线圈的边长),所以安培力F=,此时加速度a=g-,且m=ρ0S·4l(ρ0为材料的密度),所以加速度a=g-是定值,线圈Ⅰ和Ⅱ同步运动,落地速度相等v1=v2.由能量守恒可得:Q=mg(h+H)-mv2(H是磁场区域的高度),Ⅰ为细导线,m小,产生的热量小,所以Q1< Q2.正确选项为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个200匝、面积200cm2的圆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在0.05s内由0.1T增加到0.5T,在此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是       wb/s,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是          V。

正确答案

0.16wb/s, 32V

试题分析:磁通量的变化率为,感应电动势为

点评:难度较小,求解本题时要注意: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与匝数n无关,只有感应电动势与匝数n有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如图所示,一边长L=10cm的正方形金属导体框abcd,从某一高度h m处开始竖直向下自由下落,其下边进入只有水平上边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0T。线框进入磁场时,线框平面保持与磁场垂直,线框底边保持水平。已知正方形线框abcd的质量m=0.1kg,电阻R=0.02,自下边ab进入磁场直到上边cd也进入磁场时为止,整个线框恰好能够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若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线框下落的高度h;

(2)线框在上述进入磁场的过程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Q。

正确答案

(1)0.2m(2)0.1J

(1)在线框以v进入磁场时,对线框受力分析如图:

因为线框匀速运动,∴二力平衡,即:

              ①1分

又:         ②2分

             ③2分

               ④2分

又:

          ⑤2分

联解上四式得:∴       ⑥3分

(2)在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应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有:

。       ⑦4分

本题考查电磁感应与动能定理的应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和安培力,再由动能定理求出高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述的磁电式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该仪器是利用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详细分析见答案。

试题分析:图是磁电式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驱动源和负载之间的扭转轴的两侧安装有齿形圆盘。它们旁边装有相应的两个磁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的结构见图所示。传感器的检测元件部分由永久磁铁、感应线圈和铁芯组成。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力线与齿形圆盘交接。当齿形圆盘旋转时,圆盘齿凸凹引起磁路气隙的变化,于是磁通量也发生变化,在线圈中感应出交流电压,其频率在数值上等于圆盘上齿数与转数的乘积。

当扭矩作用在扭转轴上时,两个磁电传感器输出的感应电压U1和U2存在相位差。这个相位差与扭转轴的扭转角成正比。这样,传感器就可以把扭矩引起的扭转角转换成相位差的电信号。

点评:本题考察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及传感器的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很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绝缘小球,穿在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上,轨道平面水平.空间有分布均匀且随时间变化的磁场,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如图甲所示.磁感应强度B(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1)若圆环由金属材料制成,求圆环上感应电动势E的大小;

(2)若圆环由绝缘材料制成,已知在t,t=0时刻小球静止.求t>T时,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大小(小球重力不计).

正确答案

(1)t

(2)F=q2rB02/4m

(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n=nS

有E=S

t=,S=πr2

故E=πr2B0/T

t≥T时,=0,故E=0.

(2)在t

qE′T=mv1,E′=,v1=T=.

又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qvB-F=m,F=.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