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 共522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瘍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
女,28岁,右下肢骨折术后1天,气短伴咯血2小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患者下肢骨折术后1天,突发气短伴咯血,最可能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其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烦躁、咯血和咳嗽等。临床上有时出现所谓的“三联征”,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
阅读下列有关西藏地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一: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西南流经拉萨市,后汇入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流域多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地区,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农业区,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带。
材料二:拉萨河流域图、近年来拉萨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图
材料三:拉萨水文站河流水文特征数值表
材料四:正在兴建的青藏铁路向西延伸线—拉日铁路线路东起拉萨,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西至日喀则,拉日铁路项目建设积极借鉴青藏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认真做好环境生态保护工作,桥梁和隧道多成为工程的一大特点。
1.分析拉萨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10月26日,拉萨河干流上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简析旁多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下游区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1998~2011年间,拉萨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导致其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拉萨河河谷地区种植耐寒喜凉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作物,牲畜以耐高寒的___________和藏羊为主,属于高寒农牧业区。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拉萨河下游地区农业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建议。(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析拉日铁路工程“多桥梁和隧道”特点的地理原因及该铁路的建设意义(至少各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一般夏季流量较大,出现汛期,冬季小,出现结冰期(1分),夏季冰雪融水及雨水补给量较大
2、对于缓解藏中电网供需矛盾;保障流域防洪;供水以及改善下游农业灌溉条件;保护生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草地;耕地扩大、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扩大;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4、青稞油菜;牦牛
5、合理保护和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根据区域条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建立商品化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6、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绕避沿线的自然保护区等;密切西藏与内地的交流融合,促进西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不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毫米/年。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材料二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使该流域出现许多生态和社会问题,请提出解决该河段断流现象的一些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近年来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简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上游水库的拦蓄;上游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大量增加。
(2)调整农业结构,实行退耕还草还牧;发展节水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种草植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干流统一调配水资源等。
(3)土地的荒漠化自然原因: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气候持续干旱);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不合理开采矿产。(答四点即可)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土地后备区。1999年,黑龙江省政府作出决定,停止对A区围垦,其意义何在?同时,停止围垦,耕地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B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正确答案
(1)①沼泽是东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蓄水池,可调节气候,同时又是珍稀动物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②沼泽植物本身是一种资源;③我国是《世界湿地公约》的缔约国,有义务保护湿地。(2)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发展水产养殖和农畜产品加工,走资源综合开发的路子。(3)温带水果产区。
(1)关键判断A为三江平原,此处有大面积的沼泽。能够认识到沼泽的重要生态价值。(2)要转变观念,换个思路。变以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产量为以提高单产量来增加产量。(3)该地区气候温暖,多丘陵,适宜发展水果等经济作物。
读“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回答问题。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举行火炬传递活动,总行程137000千米,历时130天。其中,4月l日至5月3日,圣火将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传递,唤起人类对和平、和谐和团结的珍惜,表达人类对友谊、关爱和尊重的渴望。
(1)奥运火炬从北京向西挺进的路线,是中华民族先辈曾经走过的、象征“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________之路”。
(2)火炬传递从亚洲出发,依次途经____等大洲,最后回到亚洲。在火炬传递途中,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城市是____,位于西半球正值秋季的城市是____,地处岛国的城市是________(填写2个),位于半岛上的城市是________(填写2个),唯一居于内陆国的城市是,地跨两大洲的城市是________。
(3)在奥运火炬传递的路线中,从达累斯萨拉姆到马斯喀特沿途,出现的植被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与同纬度非洲大陆西部植被南北更替状况相比,在____高原地区缺失了该纬度带应有的典型植被________。
(4)2008年4月1日火炬传递活动开始之日,下列各组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曼谷一马斯喀特一伦敦一堪培拉 B.堪培拉一曼谷一马斯喀特一伦敦
C.马斯喀特一曼谷一伦敦一堪培拉 D.曼谷一马斯喀特一堪培拉一伦敦
(5)2008年5月3日火炬返回我国时,下列各组城市中,自昼长度从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A.达累斯萨拉姆一吉隆坡一首尔一平壤 B.圣彼得堡伊斯兰堡一孟买一雅加达
C.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曼谷一长野一伦敦 D.胡志明市旧金山阿拉木图巴黎
(6)当2008年8月8日晚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时,世界各地的华侨与我国留学生也将在当地观看实况转播,在上图所列城市中,居住在____的华侨正沐浴着早晨的阳光,而学习、生活在____的我国留学生恰逢正午的钟声敲响。
正确答案
(l)丝绸
(2)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旧金山 布宜诺斯艾利斯 雅加达、伦敦、长野(任答两个)
孟买、马斯喀特、平壤、首尔、曼谷、吉隆坡、胡志明市(任答两个) 阿拉木图 伊斯坦布尔
(3)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 东非 热带雨林
(4)D
(5)B
(6)布宜诺斯艾利斯 伦敦
(1)由图中的线路位置及题中提示“先辈曾经走过”的、象征“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只能是古丝绸之路。(2)注意从北京沿箭头的指向走,即可得出依次经过的大洲。所经城市中太平洋东岸的只有旧金山。4、5月为秋季的,应在南半球中纬度区,又是西半球的,只有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途中经过了英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三个岛国,其城市分别为伦敦、长野、雅加达。所经的半岛及城市依次为土耳其半岛的伊斯坦布尔,阿拉伯半岛的马斯喀特,印度半岛的孟买,中南半岛的曼谷、胡志明市,马来半岛的吉隆坡,朝鲜半岛的平壤、首尔。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为途经的唯一内陆国城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跨土耳其海峡两岸,是地跨亚欧两洲的城市。(3)从图中可以判断:达累斯萨拉姆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西亚的马斯喀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热带沙漠气候区。位于两者之间的东非高原,虽地处赤道,因海拔高,未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4)4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略偏北,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向南北对称递减。符合此规律的是D。(5)5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昼长分布规律是由北极地区向南极地区昼长逐渐变短,则B项正确。(6)据计算,北京时间8月8日20时(东8区)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4区)为早上8时,日出不久。而伦敦(0时区)正值正午12时。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任选三项)
(2)旱地;增大
(3)BCD
(4)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该图是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下游含沙量大,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
(1)根据材料一说出图示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一简述波河的水系特征。(6分)
(3)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4分)
(4)请为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你的建议。(8分)
正确答案
(1)沿河分布;沿海分布。
(2)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流域面积较大;干支流河床比降大
(3)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进入汛期;冬春季节,波河流域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径流丰富。因此,波河的丰水期持续期时间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
(4)在中下游地区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下游地区开挖新的入海河道;切实有效保护上游山区植被;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在上游开展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提高流域的开发度或适当加大开发力度等。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的城市分布特征分析:图示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沿河分布;沿海分布。
(2)根据材料分析:波河的水系特征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流域面积较大;干支流河床比降大。
(3)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其原因是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进入汛期;冬春季节,波河流域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径流丰富。因此,波河的丰水期持续期时间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
(4)在中下游地区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下游地区开挖新的入海河道;切实有效保护上游山区植被;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在上游开展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提高流域的开发度或适当加大开发力度等。
点评:回答该题需要注重与书本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三峡水库建设意义
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问题洪水,洪灾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 某两岛国部分地区图。(24分)
材料二 图中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毫米)。
(1)简述乙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
(2)根据上面图表信息,分析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简述M地降水季
节分配的原因。(10分)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两地河流在开发利用上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1)乙地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地势平缓。(4分)
(2) 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分)
M地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再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6分)
(3)甲地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2分)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域,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流经山地丘陵地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3分)
乙地河流发展航运。(2分)原因: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域,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小,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有运河沟通,河网稠密。(3分)
试题分析(1)由图中轮廓和经纬度可知:甲图是日本,乙图是英国。英国地形是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以平原为主,地势平缓。
(2)M地受地形影响,冬季降水多于冬季。N地是英国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从图中看出M地处于日本沿海地区,日本是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经过日本增湿,受到山地地形的抬升,形成了地形雨。夏季吹东南风,但是M地在山地的背风坡,因此降水少。
(3)甲地日本地形特征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又是季风气候,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全年的降水量在1778mm,降水丰富,因此地势落差大和水量大,在甲地河流以开发水能资源为主。
乙地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缓,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因为地势平缓和河水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因此乙地河流发展航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对日本和英国两国的自然因素有个了解,并且要学会读图、析图,从图中、表格中获取有用信息,注意答题过程中根据问题答题以及答题的完整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