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 共522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__。
(2)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3)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正确答案
(1)田纳西河 长江
(2)长江三峡
气候: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3)①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略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河;B 河;D 山脉;
(2)试从地形、降水两方面分析B河容易产生洪水的原因?(2分)
(3)试分析B河水能丰富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密西西比 田纳西 阿巴拉契亚 (3分)
(2)B河是田纳西河,中上游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区,下游流经密西西比平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大,下游汇水量大(1分);而且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1分)
(3)B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径流量大;(1分)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主要流经山区,在平原汇入密西西比河,河流落差大(1分)
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止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l)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3分)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 。(3分)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 。(3分)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 。(2分)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2分)
正确答案
(13分)
(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
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势;资金、技术等条件好
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试题分析:
(l)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从2005年到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一直比较大,占到GDP比重的80%以上,石油采掘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看,该市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大庆和玉门早期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开采石油资源的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量人口外迁,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出现典型衰退现象,由于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大庆开发相对较晚,但是作为矿产资源型城市,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当前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加速了石油资源枯竭的速度,目前大庆的环境问题相对玉门较轻,经济发展方面还没有明显的衰退现象。
(3) 大庆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密切,区位优势明显,资金、技术等条件相对较好,利用自有基础和面向周边市场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玉门市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市场距离较远,但是本区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独到的优势。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给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市根据自身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密切,区位优势明显,资金、技术等条件发展了合适的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玉门市发展利用本市地处内陆地理位置而形成的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了新能源产业;因此可以得出 “因地”是指根据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区位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有发展前途的对策和措施,虽然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也有较大差异,所以采用的产业转型政策应该适合各自情况,才能更有利于本区域发展。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京津冀地区图及图示河流各月径流量示意图
材料二:京津冀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图 材料三: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示意图
(1)分别从资源、位置、科技等方面说明该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 、
、
(2)简述图示河流最小流量出现的时间及其原因。
(3)京津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最高的是 。简析河北资源加工业竞争力高的原因。
(4)材料三中的数字代码最有可能代表“产业与技术扩散”的是 ,简述该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发展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本区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
(2)春季(3-5月) 春末夏初,雨季尚未到达,降水稀少,补给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3)河北。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
(4)① 有利影响:有利于加强区域内的技术和经济交流;有利于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有利于实行三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完善区域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内外联系。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试题分析:
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从地理位置上说,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科技水平高,拥有大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从河流各月径流量图来看,可以看出河流的最小流量出现在3-5月份。此时是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而此时雨季还未到来,加上冬小麦返青生长季节,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小。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京津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最高的是河北。影响资源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资源和劳动力,河北与京津相比,矿产资源丰富,地域范围广,地价低廉,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因此河北的资源加工业竞争力较高。
在京津冀地区中,北京的科技水平最高,因此代表“产业与技术扩散”的应是①。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对于产业转入地来说,可以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解决更多人的就业;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地区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正确答案
(1)土地资源 水 工业 农业 城镇 生态环境 自然 经济 社会
(2)防洪 航运 水电 旅游业 渔业 水源
(3)农业 林业 航运 水源电力系统
此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利用。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开发治理的同时取得综合效益,以及各种效益之间如何相互联系。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592毫米、358毫米和50毫米。(10分)
⑴简述甲、乙、丙三地降水不断减少的原因。(3分)
⑵甲、乙两地所在地区都是该区域种植业发达地区,简要说明其主要原因。(4分)
⑶简述A河段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3分)
正确答案
(1)甲地位于祁连山夏季风的迎风坡处,由于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明显减少,丙地深居内陆,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很少。(3分)
(2)甲地处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气候温暖、地势较平坦,灌溉便利,发展了河谷农业(2分);乙地位于河西走廊,有较丰富的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利于发展绿洲农业。(2分)
(3)①该河段由地势第一阶梯流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落差大;②该段河流流量较大;③该河段为峡谷部分,利于修建大坝。(3分)
⑴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图示区域甲地位于祁连山夏季风的迎风坡处,由于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明显减少,丙地深居内陆,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很少。
⑵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气候温暖、地势较平坦,灌溉便利,发展了河谷农业。乙地位于河西走廊,有较丰富的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利于发展绿洲农业。
⑶水能资源的开发应从工程量和水能资源两方向分析。①该河段由地势第一阶梯流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落差大;②该段河流流量较大;③该河段为峡谷部分,利于修建大坝。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A处是田纳西河的发源地,此处地形为山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______
和_______。
(2)在A、B、C三处中,人类活动的比较集中地区是_____ (填字母),该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
(3)在A、B、C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____ ,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C代表田纳西河,这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
和 。
(5))简要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水量 水质(2分) (2)B 河谷平原(2分)
(3)A B (2分)
(4)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水质的保护(2分)
(5)有利条件: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2分)
②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1分)③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1分)
不利条件: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1分)②水量很不稳定。(1分)
略
(10分)河流流域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左图为“世界某
著名河流的流域范围示意图”;右图为“该河下游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左图中甲-乙河段、丙-丁河段主要地貌类型和河流主要开发价值的差异,完成下表内容。(4分)
(2)据右图,指出该河下游居民在哪些月份感到气候舒适、出行方便,并说明理由。(2分)
该河流流域内人口增长较快,且70%以上的人口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给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压力。
(3)简要分析该流域大力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
正确答案
(1)(4分)
(2)11月-次年2月。理由:该时段气温较凉爽,降水较少(正值旱季,未到雨季)(2分)
(3)毁林开荒;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使用化肥和农药;易造成环境(水)污染。(答出4点即可是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和河流形状判断,该河是湄公河。甲-乙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流经峡谷地区,主要地貌类型是峡谷,或说山谷。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丙-丁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地貌类型是冲积平原,水流平衡,适宜航运。为沿岸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2)读右图分析,该地位于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在11月-次年2月,该时段正值旱季,未到雨季。气温较凉爽,降水较少。所以感到气候舒适、出行方便。
(3)根据材料,该地人口增长快,大力发展传统农业,会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使用化肥和农药,易造成环境(水)污染。
甲、乙、丙三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共12分)
(1)乙图所示流域植被破坏的人为原因
(3分)
(2)甲图所示河流有著名的阿斯旺大坝,简述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3分)
(3)丙河的开发以梯级开发作为核心,其带来了哪些综合效益?
(4分)
(4)乙河与丙河相比,航运不发达的是 河,试分析其原因 ___ 。(2分)
正确答案
(1)过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水利和公路建设(3分)。
(2) ①使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的土壤肥力下降②使尼罗河河口外鱼类资源减少
③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下游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后退(3分)
(3) 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灌溉、养殖(4分)。
(4)乙河(1分)沿河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经济落后(1分)
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2分)
(2)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5分)
(3)田纳西河的水力资源充足,原因是什么?(3分)
(4)梯级开发成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核心,田纳西河流域通过修建大坝实现了哪些效益?(3分)
正确答案
(1)冬末春初径流量大(1分),夏秋季节径流量小(1分)
(2)田纳西河流域水热条件的匹配并不佳(雨热不同期)(1分)。冬末春初多阴雨,光照少,不利于作物的播种和生长(1分),而在作物生长的旺季——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该季节降水不足,极易形成旱灾(1分),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成熟。解决的措施就是兴修水库(1分),发展农田灌溉。田纳西河水量较大,能够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1分)。
(3)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 落差大(1分),流速大(1分),流域内降水丰富,径流量大(1分),
(4)实现了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任答一点给3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