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共484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会期五天半,共有八项议程: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审议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全市及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通过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其他事项。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八项议程的认识。(15分)
正确答案
(1)该市人大的议程表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其讨论决定(3分)
(2)审议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其他事项体现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3分)
(3)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体现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权,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3分)
(4)选举市人大常委会以及“一府两院”领导人员体现了地方人大对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具有任免权(3分)
(5)听取和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体现了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代行人大的部分职权,对人大负责(3分)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是如何体现题型。这种题型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就本题来讲需要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权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地位等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认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对应知识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难易程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然后从政治生活角度阐释和论证。失分原因:一是审题不到位,二是不能清晰论证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的根本政治制度。( )
正确答案
对
略
2010年6月2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行政监察法》加大了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同时废止。
分析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分)
正确答案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是依法行使立法权。(2分)
②加大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监督权。(2分)
③全国人大通过的《行政监察法》施行,国务院发布的《监察条例同时废止》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也体现了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是领导和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6分)
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
正确答案
√
材料一2011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胜利召开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全国人大代表们提交大会的议案中,“关注民生”的提案所占比例最大,百姓们普遍关心的市场房价、城乡社保、就业问题、教育改革、食品安全、农村医疗制度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 2011年3月14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听取并表决通过了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表决通过了确认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倪岳峰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1)分析以上材料,指出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分别行使了哪些职权?(4分)
(2)请运用国体和政体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8分)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
正确答案
1.(4分)
①材料一体现了我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
②材料二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和最高任免权。4分
2.(8分)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3分
(2)材料二体现了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2分②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3分
3.(8分)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的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8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