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河流水量季节变化的特点及成因(4分)

(2)试解释B处是               气候类型,分析形成原因。(5分)

(3)描述图中C地区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特点:水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水量大,冬季 小)(1分)  原因:冬季降水少,冰雪融水少(1分)  夏季西南季风在山区带来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量大(2分)

(2)热带沙漠气候(1分)。成因: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干燥少雨(1分) 夏季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1分)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1分) 森林破坏,地面缺乏植物保护(1分)。

(3)(5分)分布特点:向西北(北)方向凸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降水量线与山地走向一致),(1分) 分布密集(降水差异大)(1分)。原因:C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受夏季风和山地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充沛,夏季风越往西北势力越弱,降水越少,使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明显,(1分) 山区地形相对高度大,坡度大,导致降水量的垂直差异明显,使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密集(1分)。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南亚。

第(1)题,根据其经纬度位置和流向等,可以判断A河为印度河,该河受高山冰雪融水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水量季节变化大。

第(2)题,B处为塔尔沙漠,其成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

第(3)题,根据等降水量的分布来总结特点,从地形和夏季风影响角度分析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图是   季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2分)

(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2分)

(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冬季 海陆热力性质影响(2分)              (2)O>Q>P(2分)

(3)(6分)

O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且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所以气温最高。

Q地位于40°—60°地大陆东岸;受高纬寒冷气流影响;但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气温较P高。

P地位于大陆中部的平原地带;容易受高纬寒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最低。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北美洲)。

(1)图示北半球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

(2)利用等值线的特征:距离0°C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则气温较高,

(3)图示影响三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海陆分布、洋流及冬季风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8,回答:(5分)

图8

(1)图示地区地形复杂,地势                             

(2)PQ线的东南部属于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                                  

(3)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PQ线的东南部与西北部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造成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正确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大;

(2)云贵高原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地震、地热、有色金属矿、变质矿、地质构造等。

(4))东南部。地形(海拔高度)

本题考查我国云贵高原的地理环境。

(1)图示结合图例分布判断。

(2)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为云贵高原,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

(3)本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地势低处,人口稠密,而地势高处,气候寒冷,人口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2011年春夏之交,鄱阳湖成为“草原”。下面的左图为“鄱阳湖变草原景观图”,右图为“鄱阳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鄱阳湖地区河流、水文站及相关统计资料

(1)据图描述鄱阳湖流域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2)分析说明鄱阳湖流域年降水量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依据材料分析导致鄱阳湖变草原的主要因素及各自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河流中上游地区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而河流下游地区则以冲积平原为主(三角洲平原与滨湖平原为主)。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不均匀;

降水总量丰富,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在7~9月(或伏旱期)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干旱不利于水稻生长。

(3)(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长江流域降水总量较正常年份偏少,导致湖泊主要补给偏少。(人为原因)水利工程多,截取径流量过多;人类过多的活动,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植被涵养水源减少;农业用地面积大,也减少径流入湖量。

试题分析:

(1)地形类型主要有五种: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一般河流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下游以沉积平原为主。

(2)鄱阳湖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特点: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不均匀。

对农业影响:降水丰富,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降水分布不均,特别是7~9月受副高影响,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形成伏旱,干旱不利于水稻生长。

(3)鄱阳湖变草原说明湖水少了,湖底露出水面形成草原。来水量少,自然原因是气候异常,长江流域降水总量较正常年份偏少,导致湖泊主要补给偏少。从表中可见人为原因是水利工程多,截取径流量过多;人类过多的活动,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植被涵养水源减少;农业用地面积大,也减少径流入湖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描述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4分)

(2)甲丙两地1月风向相似,主要吹什么方向的风?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3分)

(3)甲丁两地地震活动都较频繁,试分析产生原因的异同。(3分)

正确答案

(10分)(1)、甲为季风气候,乙为热带沙漠气候;(2分)

原因:甲----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乙----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再加上洋流的影响。(2分)

(2)西北风 甲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丙为气压带与风速的季风移动(3分)

(3)相同:都是板块的消亡边界(1分) 异:甲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处,丁为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处

试题分析:

(1)甲为我国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乙为澳大利亚中西部回归线经过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少雨,再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2)1月为北半球冬季,风向为西北风。甲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引起的冬季风;丙为澳大利亚西北地区,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南半球左偏形成西北风。

(3)甲丁两地地震活动都较频繁都是因为是处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动剧烈,不同的是甲地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处,丁地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10月20日报道,入秋以来影响我国最强冷空气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较大影响,新疆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14℃,风力达6-8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2级,南疆出现沙尘暴天气。乌鲁木齐19日17∶00气温19℃,20日17∶00降至2℃,并出现初雪。

材料二  10月19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

(1)根据材料一,此次强冷空气活动给新疆地区带来较大危害,其危害方式主要是                                                         。(2分)

(2)读材料二,除图中阴雨区为雨区外,雨区还出现在我国的                       

                   地区。(2分)

(3)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受                天气系统影响,具体表现为过境时出现                                       ,过境后出现              

                                                     。(3分)

(4)10月19日天气预报,受        影响,海南岛将继续出现中到大雨天气,原因是                              ;结合图示,此天气系统西部比东部风力       (大,小),判断理由是                                                         。(4分)

正确答案

(1)大风、降温、雨雪、冻害  2分    

(2)新疆西北部、东北地区2分

(3)冷锋1分。 冷锋过境时产生阴天、降水、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1分;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1分

(4)气旋(低压)  1分  系统中心气流上升,附近多阴雨天气 1分  大  1分  西部等压线比东部密,气压梯度力大1分

试题解析:

(1)此题考查冷锋的影响,冷锋一般带来大风、云雨、降温等天气,但此题需要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和自我表达,材料中分析得,气温普遍下降6~14℃——寒潮,低温冷害;暴雪;风力达6-8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2级——大风;沙尘暴天气。

(2)由于冷暖气团交汇,锋面附近出现大风、阴雨天气。图中在东北和新疆西北部有冷锋的存在,故雨区分布在东北和新疆西北部。

(3)材料汇总告诉我们,入秋以来影响我国最强冷空气不断南下,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冻害等天气;过境后,受冷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4)图中等压线分析,此天气系统为低压,由于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判断风力大小,看等压线的疏密,图中看出,东部等压线稀疏,西部等压线密集,判断东部风力小于西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比较重庆与武汉气温年较差的差异,并说明主要原因。(4分)

(2)“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对图中①河段景观的描述。简析此河段景观的成因。(4分)

正确答案

(1)    差异:重庆气温年较差小于武汉    原因:重庆海拔高于武汉,夏季气温低于武汉(1分);冬季,重庆北有东西向山地(大巴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武汉北部无东西向高大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大,重庆气温高于武汉(4分)。

(2)(4分) 

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区域河段由山区进入平原,坡度变缓,河道变宽且曲折,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加高堤坝,成为地上河。(答出2要点)

本题考查区域气温年较差综合比较、荆江地上河成因。(1)武汉的气温年较差大于重庆,主要从冬季风的影响和地形地势角度分析。(2)图示①河段为荆江,材料反映其地上河的特征,主要成因从河流特征和泥沙淤积角度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所示山脉的走向是__________                _____(2分)_。

(2)甲河下游经常断流,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图中城市当初形成的最主要区位是________(2分),该地区冬春季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图示地区文物古迹分布较广,但损毁较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2分)

正确答案

(1)西北—东南走向(2分)

(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沿途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下渗严重(6分,答到3点得满分)

(3)主要是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2分)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4分)

(4)河流(水源)(2分)  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取暖用煤量大,粉尘排放多;多风沙天气,悬浮颗粒物多;地处河谷地带,污染不易扩散(4分,答到2点得满分)

(5)气候干旱,风沙侵蚀严重。(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区域的山脉为祁连山脉。祁连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

(2)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甲河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下渗强烈,沿线用水量大,导致下游可能出现断流。

(3)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引起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采取的措施可以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

(4)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水运、军事防卫三个方面,其中水运包含河流交汇处,河流航运的起讫点,河口位置等。干旱区域城市分布主要接近水源。该区域冬春季节污染严重的原因有: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取暖用煤量大,粉尘排放多;多风沙天气,悬浮颗粒物多;地处河谷地带,污染不易扩散。

(5)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作用。

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描述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并指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3)图中C、D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A地受副高和信风的影响;B地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2)南北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地形、海陆位置

(3)C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D地气候的大陆性强,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较强。

试题分析:第(1)题根据A、B、C三点的纬度位置和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判断:A地受副高和信风的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B地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西风带控制时,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C地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最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题根据等年降水量线和等温线的走向可知:其分布特点是南北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是因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和海陆位置的影响。第(3)题因C地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大,所以气温低;而D地受山地的阻挡,多晴朗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所以温度高。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根据图示判断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掌握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题(7分)。

(1)据图信息推测该地气候类型。简析7月份前后降水最少的原因(4分)。

(2)分析该地径流量最大值滞后于降水量最大值的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热带草原气候;7月份为南半球的冬季,此时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4分)

(2)该河流流经沼泽,受沼泽湿地的调蓄(削峰)作用,使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3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河流位于南半球巴西高原,故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量主要受大气环流因素的影响。(2)结合图示分析,该河流流域内的大面积沼泽可对河流流量起调节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5分)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3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盆地或刚果(河)盆地(1分)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或四周高、中间低,或河流从四周向中间流);再从等高线(500米)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分)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区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任答2点2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的综合分析。(1)结合图示的经纬度和等高线分布判断该地区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2)G河为刚果河,其流量大主要从气候、支流分布、流域面积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图中甲、乙两处可能发生凌汛的河段是________。

小题2:简述甲河段的水文特征。

小题3:说出黄河中游段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并简述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正确答案

小题1:西高东低 乙河段

小题1:流量较小 流量季节变化大 含沙量大 冬季有结冰期

小题1:水土流失 黄土土质疏松 夏季多暴雨 植被稀少

图示区域为我国黄河流域的陕西河段 图中省会城市为西安,该区域西侧是黄土高原北部为太行山,南部为秦岭东部紧邻华北平原。凌汛的发生需要俩个条件一是河流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流,二是河流有结冰期。乙处符合 这两个条件。

甲河段位于黄土高原该河段位于我国的温带季风区,并且水土流失较严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是我国某一旅游风景区的地图,该旅游风景区主要的景点有“山顶观日出”、“尼湖风光”、“远眺尼湖”、“银河飞瀑”、“漂流探险”、“古寺揽幽”等。

(1)图中③和④两景点中,能更好实现远眺尼湖的是景点_________。

(2)“银河飞瀑”位于景点_________(填数字代码),该飞瀑的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_________米以上。

(3)“山顶观日出”是该景区重要的景点,下列四个假日中山顶日出时间最早的是(  )

(4)能进行“漂流探险”的是最佳景点_________(填数字代码),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④

(2)⑤  200米

(3)A

(4)⑥

此处有河流分布,且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说明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漂流时速度快,惊险刺激。

本题考查地图综合分析。

(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③与尼湖之间为一山脊;可能会阻挡视线。故选④;

(2)瀑布位于河流上,且落差大,而⑤处为一陡崖,故形成瀑布。图示陡崖有两条等高线重合,故至少相差一个等高距。

(3)山顶日出时间最早即昼最长,而我国白昼最长是在夏至日,故选A项(最接近夏至日)。

(4)漂流探险要求水流急,故选⑥处等高线较密;反映地形坡度陡,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年等降水量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什么?死海所在地区地形类型是什么?(6分)

(2) 描述图中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8分)

(3)分析图中海岸地区发展水果业的有利条件。(8分)

正确答案

(1)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区域降水变化大(3分),谷地(3分)

(2)分布特征:由东南向西北增多(其余合理说法均可)(2分) 

  原因:自东向西受大西洋影响越强,降水越多(3分)

   自南向北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越长,影响越大,降水越多(3分)

(3)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日照充足,光照强,有利于糖分的积累(2分);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生长越冬(2分);交通发达,有利于果品出口(2分);市场广阔(2分)。(其余合理说法亦可得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死海可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地区,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变化大,而该处降水主要来自于盛行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风向为西南风,受地形影响该区域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变化大.死海处于东非大裂谷断裂带,地形为谷地.

(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从等降水量线分布得出,分析成因知道该处降水成因即可.

(3)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自然因素:该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充足, 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生长.社会经济因素,距海和经济发达区近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长江流域和下荆江河道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7分)

(1)长江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图1中字母A、B分别代表     省和      省。

(2)长江流经地区发育了多种地貌。比较图1中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和主要外力作用。

(3)甲地附近建造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      水利枢纽,该水利枢纽的坝址不选在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南津关地区,其原因是      

                           

(4)下荆江河道位于长江的    游,与其他河段相比,该河段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是                               

                     。在该河段实施裁弯取直工程有利于                

(5)长江口段南北两侧的河道宽度明显不同,较宽的是     (填“南”或“北”)侧。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1)四川  湖南(2分)

(2)峡谷(V型河谷)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平原) 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沉积)(4分)

(3)三峡  石灰岩易被溶蚀1分,地质基础不够坚硬1分(岩层渗水性强、多地下溶洞、易出现水库渗水、大坝开裂)(3分)

(4)中  形成曲流(河曲)1分,因河床遭受侧蚀而成1分  防洪  航运(提高流速、加快洪水下泄、减少泥沙沉积等)(5分)

(5)南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1分,南岸易侵蚀(北岸泥沙易堆积)1分,导致南侧河道宽阔(3分)

试题分析:

(1)长江流经的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据图分析图1中字母A、B分别代表四川省和湖南省。

(2)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长江流经地区发育了多种地貌。甲为峡谷地貌,形成的原因是流水侵蚀。乙为三角洲地貌,形成原因是流水的沉积。

(3)甲地附近建造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三峡水利枢纽,该水利枢纽的坝址不选在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南津关地区,其原因是石灰岩易被溶蚀,地质基础不够坚硬。

(4)荆江河道位于长江的中游,与其他河段相比,该河段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是形成曲流,其成因是因河床遭受侧蚀而成。在该河段实施裁弯取直工程有利于防洪和航运。

(5)长江口段南北两侧的河道宽度明显不同,较宽的是南侧。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易侵蚀,导致南侧河道宽阔。

点评:三峡水库建设意义

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问题洪水,洪灾产生的原因有

下一知识点 : 太阳系与地月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宇宙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