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
- 共360题
下图中甲图、乙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图中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察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正确答案
(1)12.5(11.5到13.5均可) 16(15到17均可)
(2)小 小
(3)高 小 低 小
(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
(5)湿度(降水、气压等)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应包含: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示例:“绿洲和戈壁湿度(或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
略
(12分)读我国沿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问题。
(1)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该河流的总体流向是__________。
(2)简要说明该区域形成图示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图示区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4)该地居民主要分布在山脉西侧山麓地区。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
(5)图示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目前正兴起水电开发热潮,但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你持何种意见?请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1)由西北流向东南(2分)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2分)
(3)该地区纬度较低;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2分)
(4)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气候湿润,多牧场;位于河流左岸,泥沙沉积,土层深厚。(2分)
(5)赞成:水电开发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反对: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水库建设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移民安置难度大。(赞成与反对意见都可,4分)
略
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据美国媒体2007年9月16日引述欧洲航天局的消息称,根据该航天局提供的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由于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一直被誉为北冰洋通道“圣杯”的“西北通道”已经解冻,有望未来实现通航。
试分析北冰洋解冻带来的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
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因通航带来污染;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
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1分)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绘出①、②、③地7月份的盛行风向,并说明①、②两地风向的成因。(6分)
(2)分析①、②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的原因。(3分)
(3)解释④地地震多发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①东南风1分,②西南风1分,③东南风1分
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②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2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分)
(2)①较低(或②较高)1分,原因是①纬度较高1分,距冬季风源地近1分(②相反)。
(3)三大板块碰撞2分(答位于板块交界处得1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1)7月,①地为东亚夏季盛行东南风;②为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③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东南风。(2)影响气温的因素从纬度位置和受冬季风影响等方面分析。(3)多地震主要从板块位置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难度一般,可作为平时练习。
(13分)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一种季节划分方法。他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从10℃以下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以下时,作为秋季开始。
材料二 2009年9月23日中国大陆季节分布及一些城市进入秋季图。
(1)简述2009年9月23日中国大陆季节分布的情况。(6分)
(2)石家庄进入秋季的时间最可能是( )(1分)判断理由是什么?(6分)
正确答案
(1)东北、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西藏的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
我国长江以北、西部内陆、云贵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四川盆地西部等地已进入秋季,
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处于夏季。(6分)
(2)C
石家庄进入秋季的时间在北方四个城市中应该是最晚的,因为石家庄比长春和呼和浩特的纬度低,西靠太行山,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比呼和浩特和太原小,因此进入秋季应该比以上三个城市晚,即在8月20日以后;同时,石家庄入秋时间应该早于,纬度更低、受冬季风影响更小的成都和贵阳,即在9月12日之前,因此9月6日最有可能。
略
读天山降水量随高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 图中降水最多的地方在 坡(南坡或北坡),海拔高度约为 米。(2分)
(2) 分析造成南北坡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4分)
(3) 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 ,其农业分布的规律是
,原因是
(4分)
(4) 古代聚落衰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1分)
A 水资源利用不发 B 战争和瘟疫 C 水土流失 D 游牧的生产方式
(5) 该地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 (2分)
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 往返迁移
C 从中上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D 向两侧迁移
正确答案
略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问题。
苏州、徐州1990年~2006年耕地年递减率变化(耕地年递减率为上年年底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年底耕地面积与上年年底耕地面积的比值的百分数)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1)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2)读图比较1999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
对徐州的建议: 。
正确答案
(1)
(2)1990年至2006年两地耕地面积总体均呈减少的趋势;苏州耕地面积减少快,徐州耕地面积减少相对缓慢。
(3)苏州和徐州GDP都呈上升趋势,但苏州GDP始终高于徐州。苏州和徐州“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徐州大于苏州。
(4)苏州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努力降低每增加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地区在保护好耕地的同时,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的发展。
(1)本题结合两城市的位置差异(淮河南北)不难得出结论。(2)图中曲线表示耕地年递减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总结两曲线所体现的内涵差异。(3)考查表格数据的获取与整合,从共同性、差异性两个角度展开。主要从变化特征上进行比较。(4)现状决定方向,区域实际决定发展战略。本题中的区域实际主要包括耕地、GDP、人均GDP等。
读图5—4,当a=23°26’时,判断:
1.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
2.如图5—4所示期间,关于下列地区的河流与潜水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潜水面是b状态 B.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潜水面是a状态
C.开普敦地区的潜水面是a状态网 D.黄河下游沿岸的潜水面是a状态
3.读图5—4,若a由最小增大至图示状态,则这段时期内
A.我国北方处于多雨季节 B.我国北方可能出现霜冻灾害
C.我国黄河河套段可能会出现凌汛 D.我国南方台风灾害频繁
正确答案
1.12月22日14时 (,90º E)
2.C
3.BC
1.此题换种图形来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影响,分析图是关键。①图示北半球夜长昼短,说明太阳直射上,日期为12月22日。②晨昏线与180°经线交于赤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北京为14时。③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此经线是90°E。分析选项选B。
2.雨季时,潜水面高,排除AD。地中海气候为冬雨型,排除B。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故选C。
3.由最小增大至图示状态,即从9月23日至12月22日期间,我国北方由秋季进入冬季,可能出现霜冻灾害,黄河河套段可能会因为上下游河段结冰的先后不同而出现凌汛。
读下图,某考察队从A地出发,沿图中的航行路线进行科学考察。请完成下列问题。
(1)出发后沿非洲西海岸航行,见到沿岸大陆呈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的景观变化。这种景观变化是以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
(2)船经过被称为“赤道奇岛”的B处,发现岛的沿海栖息着只有极地或寒带才有的企鹅和海豹。形成这种奇异现象的原因是该地受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3)船出发时是冬季,三个月后到达了目的地C地,这时该地是_______________季。
(4)若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则秘鲁沿岸气候会发生哪些异常?
正确答案
(1)热量
(2)秘鲁寒流
(3)秋
(4)气温升高,降水偏多。
由图可看出,船是从南非开普敦港出发的。当船沿非洲西海岸航行时,植被会有明显的更替。这种变化是沿南北方向的,故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船出发时的冬季为南半球的冬季,三个月后为南半球的春季,此时因C处于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故为秋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降水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材料二 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
材料三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图
(1)由材料二中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分析,降水变率分布较明显的规律是?(2分)
(2)试分析材料二中A、B两地降水变率较小的主要原因。(2分)
(3)材料三中A地沙漠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2分)
(4)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快的主要原因是(3分)
(5)土地荒漠化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目前治理的重点是已招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并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试说明综合整治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分)
正确答案
(1)降水越少的地区降水变率越大,反之则小;新疆北部降水变率较小,南部降水变率较大
(2)A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降水变率小;B地位于河西走廊,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所以降水变率也较小
(3)塔克拉玛干沙漠 内蒙古自治区
(4)过度垦殖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牧、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略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 B C
D E 。
正确答案
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 海岭 海沟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洋中脊(海岭)。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在海洋的底部有许多低平的地带,周围是相对高一些的海底山脉,这种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叫做海盆或者洋盆。
海岭:耸立在深海盆地和大陆坡上的海底山脉。
海沟: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
读图17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当我国北方冷空气频繁活动时,澳大利亚珀斯的气候特征是 ;图中所示地区的风向为 风。
(2)图中所示季节该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 、 。
(3)选择其中一种灾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5分)
正确答案
(1)高温少雨(1分) 东北风(1分)
(2)洪涝 飓风 风暴潮 (每项1分)
(3)洪涝的原因:位于河流三角洲(1分)地势低平(1分)河流众多(1分)热带季风气候(1分)降水量大(1分)降水集中(1分)东北部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1分)
(答出5点即可)
风暴潮的原因:孟加拉湾为喇叭形海湾(1分)地势低平(1分)河流众多(1分)城市密集人口集中(1分)海平面上升加剧风暴潮灾害(1分)地理位置处于海上大风正面袭击(1分)(答出5点即可)
略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某天文爱好者在某市旅游时,在A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是36°30′,在B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为36°32'。当此人在B山顶观测到太阳正好在正南方向时,他从收音机里收听到“BBC”播报的国际标准时间为7月20日4点整。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则经过A山的经纬线的度数分别是 , 。(2分)
(2)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推测,该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在世界上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该市规划在D地建设一新的居民小区,但有些居民认为该地处在A山顶的阴影区,日照不足,有碍身体健康,因而提出反对。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近几年,发现市区地面在缓慢下沉,自来水也不断变咸,为解决D处居民小区的吃水问题,经有关部门勘测决定在E处建设一水库,此地建水库的有利条件是(两点)
。
请在图上适当的位置用“=”画出坝址。勘探单位同时规划了两条向小区输水的方案(图示a、b),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 。(5分)
(5)如规划在F、G、H三地选择一地建海港,最佳港址是 ,理由 。(2分)
(6)如果要建一康复疗养中心,下列最合适的地点是( )(2分)
①A山顶 ②B山南坡 ③C南侧 ④D地区
正确答案
(1)36.5°N 120°E
(2)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3)② 不正确 山的阴影不会遮盖居民区
(4)盆地地形,利于蓄水;并且支流众多,水量大 E坝画在E河峡谷处
b 利用自然高差进行自流
(5)F 地处港湾、风小
(6)②
略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i8分)
(1)简述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6分)
(2)分析A、B、C三地农业生产存在的差异及其造成差异的自然原因。(12分)
正确答案
(1)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3分)一主要受夏季风(东南季风)的影响。(3分)
(2)A地区为以水田为毒的种植业,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平,水热条件好;B地区为高寒牧业,B她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水分不足;C地区为以旱地为主的种植业。C地区(位于渭河平原)处于河昝地带,地势较平坦,年降水量小于800mm(毫米),水分相对不足。(12分)
略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此次考察为期约180天,拟定于次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材料二 此次前往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
(1)科考船从上海出发时,沿途海域此时多台风天气,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2分)
(2)图中③点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3分)
(3)经过图中②点海域附近时,周围海域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此时影响甲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乙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2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双选题)(3分)
正确答案
(1)B(2分) (2)地中海气候(1分)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2分)
(3)洋流(寒流)(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同纬大陆上温度较高)(1分)
(4)BD(3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