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DE两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什么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

(2)DE两地农业发展条件较好的是_________,说明理由。该地是___________国家的波河流域地区,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并提出解决措施。(10分)

正确答案

(1) D地水流平缓,流量的年变化很小。E地水流落差较大,冬季是汛期。原因是D地地形平缓,温带海洋性气候区;E地河流发源于山区,是地中海气候区。(8分)

(2)E,该地纬度低,处于地中海气候区,水热条件好。(4分)

意大利 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解决措施是修建水库和水利设施。(6分)

(1)D河位于40°—60°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流量稳定,年变化小。E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流量季节变化的,汛期在冬季。

(2)D、E相比,D纬度高,热量不足,温和湿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E纬度低,热量相对充足且冬季降水较多,适合农业的发展。

E地是意大利(意大利被称为伸进地中海的靴子)的波河流域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因为当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在冬季,雨热不同期。解决措施是修建水库和水利设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 年8 月份,拉尼娜现象基本确定形成,将至少持续到2011 年6 月。拉尼娜(La Nina)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面海水变得异常寒冷,继而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变化,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的环流之一是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 世纪20 年代首先发现,它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太平洋海温分布通常是西暖东冷,从而使西太平洋与东太平洋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它是赤道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当沃克环流异常强劲,导致东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上翻增强,洋面异常低温,就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材料二: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

材料三:2009年一季度期间河水创下百年最低,P河流除了上游500km水流较大外,其余河段流量较小,有些河段还经常干涸,下游地区含盐度高是P河最主要的水质问题;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

(1)此时图中沃克环流的方向是   (顺、逆)时针。(2分)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3)读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简述A地区的气候类型及12月份降水量较多的原因。(8分)

(4)下列问题中最有可能由“停止农地灌溉”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2分)

(5)分析P河流上游流量大于其余河段的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甲图为20°经线上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乙图是四种气候类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大洲是________洲,该大洲地形以________为主,赤道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乙图代表的四种气候类型中,该大洲缺少的是________(填数码);表示甲图中B地气候类型的是乙图中的________(填数码);图中R1、R2、R3为各纬度的地球半径,则最长的是________。

(3)大气环流状况如甲图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尼罗河水量大增,阿斯旺水电站的发电量正值高峰期

B.甲地中C地树木落叶,草类枯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

C.开普敦天气多雨,好望角附近风平浪静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4)甲图中A地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正确答案

(1)非 高原 刚果盆地 东非高原

(2)②④  ①  R1

(3)A

(4)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理景观模式示意图(图8),AB表示昏线,B点经度为1800 ,H1和H2分别代表当地对流层的高度,此时南极圈以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月_   日    ____时。

2.H1和H2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

3.海洋C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  ,其成因是_________       。

4.N处的地形名称为_____ ,该处与M处相比,海底岩石年龄较轻的是  __  。

5.洋流F叫做______ ,从形成原因看此洋流属于__________ 流。

正确答案

1.12    月    22 日    14 时(3分) 

2. H1小于H2(1分)

3.阿留申低压(1分)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北半球陆地冷高压(或亚洲高压)切断,在太平洋上仍保留着。(2分)

4.海岭(大洋中脊)  N  (各1分)  

5.赤道逆流(1分),   补偿流(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与东线相比,中线输水工程的优势有哪些?(4分)

(2)多水带与平水带的分界线大致与哪些地理分界线一致?(4分)

(3)试分析我国水资源南水北调的自然原因。(4分)

(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                              。(4分)

(5)有学者提出要“先节水,再调水”,试分析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4分)中线水源地丹江水库蓄水位位达170m,比调水目的地海拔高,可以自流,调水成本低。

(2)、(4分)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3)、(4分)我国水资源分布从空间上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时间上看,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4)、(4分)华北地区径流总量少,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5)、(6分)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先节水就是要改变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费观念,提高人们对当今水资源严峻形势的认识,改变人们生活习惯,使人们形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此题考查南水北调的意义,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天津,所以地势南高北低,利于输水;

(2)从图中可以看出多水带与平水带的分界线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一致

(3)南北水调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的空间与时间分布不均导致的

(4)我国华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自然方面多从气候分析,人口原因和其他地区有很多的共同点 比如 人口稠密,污染浪费等

(5)先节水 后调水 是南水北调的首要条件。这水资源的意义出发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某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表是图中丁处测得的月降水量及河流径流量的多年平均数

(降水量单位:mm,径流量单位:m3/s)。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处还是B处施工较容易?为什么?

(2)为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政府计划将图中四个村庄合并到其中一个村落,形成一个建制镇,请你选择何处较为合理?并说明理由。

(3)该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为______。

(4)在D山坡分布的自然植被是___________。

(5)拟在图示地区修建一个水电站,请在图中用“——”符号标出坝址位置,并说明利弊。

正确答案

(1)B   B沿等高线走,相对高度小,施工容易    (2)丁处 丁处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位于两河交会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3)雨水补给   (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坝止标在丁丙之间河流峡谷处;位于河流峡谷,施工容易,工程量小;上游库区为盆地。利于水库畜水。淹没农田和丙村,须迁移居民。

从等高线分析,A处为山脊,且坡度大,B处地形较平缓,起伏小;丁处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当地5~7月降水稍多,,纬度数值往南递增,应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图14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分)

(1)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                     ,影响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4分)

(2)C探险区存在一个      (高或低)温中心,该区域种植业集中于        地带,丰富的新能源有                  。(4分)

(3)如果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       。(2分)

A.轮船顺风顺水   B.轮船逆风逆水    C.白昼越来越长    D.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4)图15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   ,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3分)

(5)探险路线经过墨西哥坎昆,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         。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读我国东部地区不同月份的雨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雨带推移的时间顺序,将A、B、C、D重新排序为 。

(2)雨带的推移主要是由       风的进退决定的,雨带的降雨类型属于       雨。

(3)据图说明我国南方雨季和北方雨季长短的差别。

(4)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对应的是      图,与华北平原春旱对应的是     图,与伏旱天气对应的是        图。

正确答案

(1)DBAC(2)夏季锋面(3)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4)BDA

(1)从图中可以看出雨带推移的时间顺序为DBAC(2)雨带的推移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决定的(3)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的是江南的梅雨天气,华北平原春旱则应该是4、5月份,伏旱则为7、8月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       区。(1分)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    、                                   

                                                 。(4分)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西北干旱,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分析。

(1)主要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

(2)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河流的补给类型。

(3)主要考查荒漠产生的人为因素和防治措施等课本基础知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2010年2月20日凌晨开始,持续数小时的暴风雨猛烈袭击马德拉岛,这是马德拉岛自1993年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强暴风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全球性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此季节马德拉岛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此次暴风雨引发了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导致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洲大陆50N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受西风带影响 滑坡 泥石流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同纬度海水温度高于陆地温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温度升高

(3)出现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 降水自西向东递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地貌类型中属于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珠江三角洲 ②成都平原 ③“v”形谷 ④“u”形谷 ⑤华北平原 ⑥长江三峡

正确答案

①②⑤

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地貌;“V”形谷是流水的侵蚀地貌,长江三峡也是长江水切断峡谷,所以也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蚀地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小题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人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正确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反映锋面雨带在4—5月到达Ⅲ地区;7—8月到达Ⅰ地区,故判断到达Ⅱ地区的时间为6—7月。

小题2:若7月以后,锋面雨带还未到达Ⅰ地区,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则雨带停留在南方的时间较长,故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高考和会考的常考点。掌握一般年份我国锋面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从图示的雨带移动节奏和锋面雨带的移动速度对降水的影响来判断对我国南北方的旱涝灾害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8分)

表1、世界人口大国(人口过亿)资源环境要素表征指标的结构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

 

可耕地面积

水资源总量

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

森林面积

CO2排放

中国

15.3

11.6

17.0

13.9

4.9

25.0

十国均值

16.8

21.4

17.5

7.3

10.1

17.0

表2、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分类

分类及安全系数指标

国家(安全系数值)

高安全度国家(>5)

俄罗斯(23.98)、A国(13.97)、巴西(11.38)

低安全度国家(<5)

一般低安全度国家(5-3)

孟加拉(3.87)、尼日利亚(3.19)、

次低安全度国家(3-1)

印尼(2.17)、巴基斯坦(1.78)、B国(1.74)、中国(1.73)

完全低安全度国家(<1)

日本(0.9)

(1)说出A、B两国的名称。(4分)

(2)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状态优于其他5个人口大国。说出两国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4分)

(3)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何相同之处?B国也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4)日本属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有何特点?(2分)

(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3分)

正确答案

.(1)美国,印度。(4分)

(2)孟加拉国的可耕地(1分)和水资源(1分),尼日利亚的可耕地(1分)和矿产资源(1分)均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

(3)森林覆盖面积过低(1分),水资源总量少(1分),环境恶化(1分)。人口增长过快与本国有限资源环境基础的矛盾(2分)。

(4)国内资源贫乏(1分),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1分)。

(5)控制人口增长(1分);加大科技投入(1分);改善生态环境(1分)。

通过两个国家的对比来分析区域之间的差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图中由甲到乙四种岩层形成是由老到新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图中褶曲形态:甲地是______,乙地是______ ;

(2)如果在图中A 岩层发现煤层,在甲地钻孔,是否能挖到煤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背斜 向斜

(2)不能 从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甲地是背斜,背斜的顶部被侵蚀,因此A岩层在甲地已经缺失

本题图示中的背斜和向斜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已经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较为平坦的地表,因此判断背斜和向斜必须依据图示中所给的信息,即岩层的新老关系。甲地岩层是中心老,两翼新,而乙地岩层中心新,两翼老,由此判断甲地为背斜,乙地为向斜。由于甲地岩层顶部被侵蚀,因此由甲地向下钻孔,不可能再找到A岩层,也就不可能找到煤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云量是以一天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甲地的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是        (取值范围)。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特点(6分)

(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请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5分)

(3)分析乙处等值线向北弯曲的原因。(5分)

正确答案

(1)50-52(2分);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各地降水差异大(2分)。

(2)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最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光程较短;高原上大气的密度较小(空气稀薄),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少,云量少,降水少,大气透明度好。(5分)

(3)由于西南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北上,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冷凝,形成云雨,因此河谷附近云量比两侧多,且沿河谷往北向青藏高原内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越来越小,云量也就逐渐减少,因而云量日均值等值线向北弯曲。(5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甲地为递增均势,所以云量平均值是50-52之间。根据图中的云量分布均势,云量大,降水较多,可以判断,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图中云量的区域差异,表明各地降水差异大。

(2)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一是因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二是因为海拔最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光程较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三是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的密度较小,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少,大气透明度好。云量少,降水少,晴天多。

(3)读图可以判断,乙处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雅鲁蔵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北上,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冷凝,形成云雨,因此河谷附近云量比两侧多,且沿河谷往北向青藏高原内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越来越小,云量也就逐渐减少,因而云量日均值等值线向北弯曲。

下一知识点 : 太阳系与地月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宇宙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