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分别对如图中的木块A和B,光滑小球A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解:因AB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则AB间没有摩擦力,B受到重力与A对B的支持力;而A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B对A的压力,水平向右的拉力,及地面的向左滑动摩擦力;

木块A受到重力,拉力,支持力与摩擦力、木块B受力重力与拉力.

小球A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竖直面的弹力.

答:受力如上图所示.

解析

解:因AB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则AB间没有摩擦力,B受到重力与A对B的支持力;而A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B对A的压力,水平向右的拉力,及地面的向左滑动摩擦力;

木块A受到重力,拉力,支持力与摩擦力、木块B受力重力与拉力.

小球A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竖直面的弹力.

答:受力如上图所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画出下面图中B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正确答案

解:第一个图,B受重力、支持力和A对B的压力,拉力,地面对B的摩擦力,与A对B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第二个图,B受到重力、A对B的支持力及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第三个图: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及A对B的压力与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答:如图所示.

解析

解:第一个图,B受重力、支持力和A对B的压力,拉力,地面对B的摩擦力,与A对B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第二个图,B受到重力、A对B的支持力及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第三个图: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及A对B的压力与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答:如图所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是汽车过桥时对不同类形桥面压力变化的实验.采用DIS方法对模型进行测量,其结果如右边电脑屏幕所示.

(1)图1中的传感器为______传感器;

(2)图1中甲、乙、丙分别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桥面.对于凸形桥甲,其相对应的压力图线应是屏幕上的______(填a、b或c);

(3)如增大小球在斜槽上的高度,则在图2中大致画出小球通过凸形桥甲时压力图线.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的传感器是测量压力大小的,故是力传感器;

(2)甲图是凸形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N1=m,故N1<mg,失重;

乙图中,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故:N2=mg;

丙图中为凹形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2-mg=m,故N2>mg,超重;

对于凸形桥甲,压力最下,故对应图2中c曲线;

(3)如增大小球在斜槽上的高度,则速度v变大,根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N1=m,故N1变小,故图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力;(2)C;(3)如图所示.

解析

解:(1)图1中的传感器是测量压力大小的,故是力传感器;

(2)甲图是凸形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N1=m,故N1<mg,失重;

乙图中,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故:N2=mg;

丙图中为凹形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2-mg=m,故N2>mg,超重;

对于凸形桥甲,压力最下,故对应图2中c曲线;

(3)如增大小球在斜槽上的高度,则速度v变大,根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N1=m,故N1变小,故图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力;(2)C;(3)如图所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A物体重力为GA=4N,B物体重力为GB=2N,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4,则当两物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对B的作用力FB大小和水平外力F的大小分别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对B物体,FN=GB,fB=μFN

所以fB=0.8N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得弹簧对B物体的弹力F=fB=0.8N;

对A、B物体组成的系统,由FN=GA+GB;f=μFN

所以f=2.4N,

系统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F=f=2.4N

答:弹簧对B的作用力FB大小为0.8N;和水平外力F的大小为2.4N.

解析

解:对B物体,FN=GB,fB=μFN

所以fB=0.8N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得弹簧对B物体的弹力F=fB=0.8N;

对A、B物体组成的系统,由FN=GA+GB;f=μFN

所以f=2.4N,

系统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F=f=2.4N

答:弹簧对B的作用力FB大小为0.8N;和水平外力F的大小为2.4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两章中主要学了哪些知识.在看了下列各图中方框箭头所指处后,你若能联想起在前两章中已学过的相关的物理知识,请将适当的物理名词填在如图方框中,如“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衡”等)

正确答案

解:(1)火箭处于待发射状态,所以为平衡状态;

(2)(3)由图可知,在15点27分23秒时,列车的速度为400km/h;

故(2)为时刻;(3)为瞬时速度;

(4)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

(5)火箭发射后的较短的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6)运动员做撑杆跳高运动,杆处于弹性形变的状态,杆的弹性势能正在向动能与重力势能转化.

故答案为:(1)平衡状态;(2)时间;(3)瞬时速度;(4)平衡状态;(5)匀加速直线运动;(6)弹性形变

解析

解:(1)火箭处于待发射状态,所以为平衡状态;

(2)(3)由图可知,在15点27分23秒时,列车的速度为400km/h;

故(2)为时刻;(3)为瞬时速度;

(4)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

(5)火箭发射后的较短的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6)运动员做撑杆跳高运动,杆处于弹性形变的状态,杆的弹性势能正在向动能与重力势能转化.

故答案为:(1)平衡状态;(2)时间;(3)瞬时速度;(4)平衡状态;(5)匀加速直线运动;(6)弹性形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均匀的钢管,一端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被竖直绳悬吊着(如图1所示),画出钢管受力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一根筷子放在光滑的碗内,筷子与碗壁、碗边都没有摩擦.作示意图表示筷子受到的力.

正确答案

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作出图1A及图2O点的受力分析图

正确答案

解:图1中A受重力、推力作用,若推力向上的分力恰等于重力,则物体只受重力和推力作用;若F向上的分力大于重力,则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向下的弹力及摩擦力的作用;

图2中O点受绳子的拉力,AO指向O点的拉力,BO向外的推力;

故答案为:

解析

解:图1中A受重力、推力作用,若推力向上的分力恰等于重力,则物体只受重力和推力作用;若F向上的分力大于重力,则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向下的弹力及摩擦力的作用;

图2中O点受绳子的拉力,AO指向O点的拉力,BO向外的推力;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画出图中处于静止状态的光滑球A、B、C的受力示意图.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受重力、支持力以及竖直挡板的支持力作用;

(2)B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及挡板的弹力作用;

(3)C受重力、绳子拉力及竖直墙壁的支持力作用;

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

答:如图所示.

解析

解:(1)图中A受重力、支持力以及竖直挡板的支持力作用;

(2)B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及挡板的弹力作用;

(3)C受重力、绳子拉力及竖直墙壁的支持力作用;

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

答:如图所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上,物体恰好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求:(取g=10m/s2,已知cos37°=0.8,sin37°=0.6)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为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需加多大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正确答案

解:(1)物体匀速下滑时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设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倾角为θ,则有:

垂直于木板方向,mgcosθ=Fn

平行于木板方向,mgsinθ=μFn

解得,μ=tanθ=0.75③

图甲

(2)为使物体可以匀速上滑,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图乙

平行于木板方向,F=mgsinθ+μFn

联立①③④得,F=μmgcosθ+mgsinθ

代入数值得,F=10×0.6+0.75×10×0.8=12N

答:(1)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

    (2)平行于木板推力为12N.

解析

解:(1)物体匀速下滑时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设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倾角为θ,则有:

垂直于木板方向,mgcosθ=Fn

平行于木板方向,mgsinθ=μFn

解得,μ=tanθ=0.75③

图甲

(2)为使物体可以匀速上滑,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图乙

平行于木板方向,F=mgsinθ+μFn

联立①③④得,F=μmgcosθ+mgsinθ

代入数值得,F=10×0.6+0.75×10×0.8=12N

答:(1)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

    (2)平行于木板推力为12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斜面和球均光滑,画出球受的弹力.

正确答案

解:A、小球受水平板竖直向上的弹力,若斜面再有弹力,则小球不可能平衡;

B、小球对竖直面和斜面均有挤压作用,故均有弹力;

C、小球对板面和斜面均有挤压,故均有弹力;

D、小球对斜板和斜面均有挤压作用,故均有弹力;

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故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

解:A、小球受水平板竖直向上的弹力,若斜面再有弹力,则小球不可能平衡;

B、小球对竖直面和斜面均有挤压作用,故均有弹力;

C、小球对板面和斜面均有挤压,故均有弹力;

D、小球对斜板和斜面均有挤压作用,故均有弹力;

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故答案如图所示:

下一知识点 : 摩擦力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弹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