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性,58岁,体检时B超显示肝部有肿块,血化验发现癌胚抗原升高,诊断为肝癌早期,后出现右肋胁部偶发间歇性钝痛,请问关于疼痛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尽早使用吗啡、哌替啶、美沙酮等镇痛药物

B不需用药

C选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

D可选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

E使用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等药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对癌症早期,轻度疼痛的病人,可给予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根据药典、药品标准等,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是

A药物

B剂型

C制剂

D新药

E中成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制剂的概念。根据药典、药品标准等,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性,58岁,体检时B超显示肝部有肿块,血化验发现癌胚抗原升高,诊断为肝癌早期,后出现右肋胁部偶发间歇性钝痛,请问随着时间推移,疼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原用药物不能很好地缓解疼痛,最好选用

A哌替啶

B可待因

C苯妥英钠

D布洛芬

E氯丙嗪

正确答案

B

解析

对中度疼痛,一般解热镇痛药无效的患者,可选用可待因等弱阿片类镇痛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阿拉伯胶在混悬液型液体制剂中常作为

A乳化剂

B助溶剂

C润湿剂

D助悬剂

E絮凝剂

正确答案

D

解析

常用的助悬剂有: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2.高分子助悬剂(天然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琼脂,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甲基纤维素)3.硅酸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54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II度。经地高辛治疗4周后病情缓解,但出现恶心、呕吐、黄视等,心电图P-P和P-R间期延长。测血中地高辛浓度为3.2ng/ml,诊断为地高辛中毒。如出现异位心律,应给下列哪种药物

A利多卡因

B阿托品

C苯妥英钠

D普萘洛尔

E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强心苷中毒出现异位心律者静脉注射苯妥英钠100〜200mg。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抗炎

B镇静

C利尿

D解热

E利胆

正确答案

E

解析

本组题考查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理气药主治气滞、气逆病证,对胃肠道、胆道及子宫平滑肌均有调节作用,表现出调整胃肠道运动、利胆及调节子宫平滑肌作用。祛风湿药主治痹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因此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抗炎、镇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54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II度。经地高辛治疗4周后病情缓解,但出现恶心、呕吐、黄视等,心电图P-P和P-R间期延长。测血中地高辛浓度为3.2ng/ml,诊断为地高辛中毒。下列关于地高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虽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但不会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B血清地高辛浓度0.5〜1.Ong/ml相对安全

C急性心力衰竭为地高辛的应用指征

D肝功能不全者可选用地高辛

E地高辛具有局部刺激作用,避免皮下给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急性心力衰竭并非地高辛的应用指征,除非伴有心室率的心房颤动。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26-B-8所示,在xy平面内有一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1m/s,振幅为4cm,频率为2.5Hz。在t=0时刻,P点位于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距P点0.2m的Q点()

A在0.1s时位移是4cm

B在0.1s时速度最大

C在0.1s时速度方向向下

D在0到0.1s时间内的位移是4cm

正确答案

B,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图1、图2两图分别表示一简谐波在传播方向上平衡位置相距3m的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果波长大于1.5m,则该波的波速大小可能是

A5m/s

B10 m/s

C30 m/s

D60 m/s

正确答案

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列简谐横波以v=2m/s的速度沿x轴负方向传播,右图是t=0时刻的波形图,下列描述某质点振动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s,则(  )

A波的周期为2.4s

B在t=0.9s时,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C经过0.4s,P点经过的路程为4m

D在t=0.5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应用平移法可知由实线得到虚线需要将图象沿x轴负方向平移(n+)λ,其中n=0、1、2、3、4…,

故由实线传播到虚线这种状态需要(n+)T,

即(n+)T=0.6s,解得T=,其中n=0、1、2、3、4…,

当n=0时,解得T=0.8s,

当n=1时,解得T=0.34s,

又T>0.6s,

故最大周期为0.8s,故A错;

B、由于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t=0时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t=0.8s时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而周期T=0.8s,故0.9s时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B错误.

C、在一个周期内p点完成一个全振动,即其运动路程为4A,而0.4s=T,故p点的运动路程为2A=0.4m,C错;

D、由题意可知波长λ=8m,则变速v==10m/s,在t=0时Q点的横坐标为5m,由于波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在t=0.5s的时间内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为x=vt=10×0.5=5m,故在t=0.5s时,Q点振动情况和t=0时距离坐标原点10m处的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而t=0时距离坐标原点10m处的质点在波峰,在t=0.5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a,b,c三点分别位于sl、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与a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

Aa、b、c处都是振动加强的点

Bb处都是振动削弱的点

C经过质点b在波峰

D经过质点b在波谷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由于a、b、c三点都在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它们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都是振动加强的点,故三点的振幅都等于2A.这些振动加强的点,故A正确,B错误,

C、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与a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当经过再质点b处于在波峰,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两个不等幅的脉冲波在均匀介质中均以1.0m/s的速率沿同一直线相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0.1m.则以下不同时刻,波形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A、由题,两列波波速均为v=1.0m/s,t=0时刻相距x=0.6m,由经过t==s=0.3s两列波相遇,在这个过程中,两列波均传播0.3m距离.故A正确.

    B、从t=0.3s到t=0.4s时刻,两列波又都前进了0.1m,两列波的部分叠加,每一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单独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故B正确.

    C、从t=0.4s到t=0.5s时刻,两列波又都前进了0.1m,两列波的全部叠加,左侧波形位移应为零,所以此图不符合波的叠加原理.故C错误.

    D、t=0.6s时刻,两列波相遇后,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故D正确.

故选A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1、2、3、4…为绳上的一系列等间距的质点,绳处于水平方向.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t=0时质点1开始竖直向上运动,质点振动周期为T.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5开始运动,此时质点1已发生的位移为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时质点5的运动方向向下

Bt=质点7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Ct=时质点5运动的路程为3S

Dt=T时质点9向下运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经过T,质点1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波峰,位移为S,则振幅A=S,由于后一个质点重复前一个质点的振动,由于质点1开始振动时是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故质点5,开始振动时也是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故A错误.

B、振动从质点1传播到质点5经过T,则质点1和质点5之间的距离为λ,则质点1到质点7为,所以波从质点1传到质点7所需时间为T,故在T时质点7已振动T,即质点7在从平衡位置向正的最大位置运动过程中,根据a=故加速度方向向下.故B错误.

C、在T时刻,质点5已运动T,故其通过的路程为×4S=2S,故C错误.

D、波从质点1传播到质点9所需时间为T,故在t=T时质点9已运动T,故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两个不同时刻的波形,虚线为实线所示的横波在△t=0.5s后的波形图线。

(1)若质点的振动周期T与△t的关系为T<△t<2T,则△t内波向前传播的距离△x及波速各为多少?  

(2)若波速为v=1.8m/s,则波向哪个方向传播?为什么?

正确答案

解:(1)设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t内波的传播距离的通式为△x=n λ+△x0=24n+18(cm)

因为T <△t<2T ,对应的空间关系为λ<△x<2 λ,即n只能取1

则△x=42cm,v=0.84m/s

设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t内波的传播距离的通式为△x=24n+6(cm)

故△x=30cm ,v=0.6m/s

(2)若波速v=1.8m/s,则△x=v△t=90cm

故满足通式△x=3λ+18(cm)

可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下一知识点 : 光源与激光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