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12 分

2015年11月7日上午,我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下图为此次科考计划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此次南极科考出发时,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影子朝向为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8.我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两个月后

A①海域沿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②附近半岛河流进入汛期

C③附近岛屿西侧草木葱绿

D⑤所在国农民正忙着剪羊毛

9.科考队完成任务回国,经过④地时为次年4月初,此时的航行状况是

A逆风逆水

B顺风顺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2015年11月7日上午,我国科考队出发时,正处在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的冬季日出总在东南方向,故影子朝向西北,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冬季日出的方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2015年11月7日上午,我国科考队出发时,正处在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的冬季日出总在东南方向,故影子朝向西北,故D正确。

易错点

本题注意题设要求回答的是影子的朝向,不要只得出日出东南方就作答,答题时要仔细,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科考队出发两个月后,即1月7日后即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时段,各地出现的现象,①位于地中海沿岸,多数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②中南半岛位于北半球,1月河流正值枯水期;③是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岛屿的西侧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1月份正处于当地的夏季,草木葱绿;⑤澳大利亚忙着剪羊毛不在1月份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科考队出发两个月后,即1月7日后即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时段,各地出现的现象,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我国科考队出发两个月后,即1月7日后即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时段,各地出现的现象,①位于地中海沿岸,多数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②中南半岛位于北半球,1月河流正值枯水期;③是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岛屿的西侧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1月份正处于当地的夏季,草木葱绿;⑤澳大利亚忙着剪羊毛不在1月份。

易错点

本题解答时需要对各地的地理位置和特征有全面的把握,掌握各地1月份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④处为澳大利亚的西北海域,我国科考队的船只航向向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流向自南向北,4月初,东南信风,吹向西北,总体上顺风顺水,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科考队4月初经过④地时的航行状况,考查学生对风带和气压带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④处为澳大利亚的西北海域,我国科考队的船只航向向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流向自南向北,4月初,东南信风,吹向西北,总体上顺风顺水。

易错点

本题要从东南信风的风向,西澳大利亚寒流的流向和科考队船的航向结合解题。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8 分

2015年某日山梨县山中湖村(如左下图)湖畔惊现“钻石富士”的奇景(如右下图),太阳落至富士山山顶,如钻石般闪耀,美景持续约1分钟。据此回答1~2题。

1.摄影爱好者观赏到这一美妙瞬间,可能是在当地时间的

A6:30

B12:30

C16:30

D18:30

2.若想在图中甲湖处欣赏到类似“钻石富士”美景,需要的条件是

A夏天万里无云的早晨

B冬天万里无云的早晨

C冬天多云多雨的早晨

D夏天万里无云的傍晚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摄影爱好者观赏景物的山中湖春位于富士山的东北方向,可知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应为当地的下午,结合选项,可能是当地时间的16:30,故选C。

考查方向

地图的基本知识及太阳方位

解题思路

判断出摄影爱好者与富士山的相对位置

易错点

不清楚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钻石富士”是由太阳与富士山共同组成的美妙景观,需要晴朗的天气,C选项错误;图中甲湖位于富士山的西北方向,需要太阳在东南方,夏季的早晨太阳位于东北方向,A错误;冬季的早晨位于东南方向,B正确;夏天万里无云的傍晚太阳位于西北方向,D错误;结合选项,故选B。

考查方向

地图的基本知识及太阳方位

解题思路

判断出甲湖与富士山的相对位置,然后结合天气状况判断。

易错点

不清楚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8 分

滇越铁路是中国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铁路,建于l903~1910年,全长854千米,工程艰巨浩大。读滇越铁路走向及某路段示意图,完成8~9题。

图4

8.在河口车站,某旅客看到烈日下的电线杆没有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年中当地只有一次观赏机会

B此日是当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此时刻昆明与河内的太阳方位大致相反

D此日昆明白昼时间比河内略短

9.图中M--N段铁路绕行Q地,主要目的是

A减小铁路坡度

B连接更多聚落

C降低工程造价

D避免植被破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太阳直射点的规律,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此时太阳直射点直射在河内,昆明的物影朝北,故答案选C。

考查方向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题思路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南北回归线之内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河内在北半球,一年之内白昼最长时间是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昆明的的白昼时间比河内要长。

教师点评

考查地理现象规律,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和交通线建设的目的,发展经济和方便人们出行,即可得出答案B。

考查方向

交通线选址目的

解题思路

交通线建设的目的是发展经济和方便人们出行。

易错点

交通线建设的原则是尽可能走平坦直线,尽可能降低成本,不占用耕地和保护环境。

教师点评

考查读图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地理规律运用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8 分

滇越铁路是中国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铁路,建于l903~1910年,全长854千米,工程艰巨浩大。读滇越铁路走向及某路段示意图,完成8~9题。

图4

8.在河口车站,某旅客看到烈日下的电线杆没有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年中当地只有一次观赏机会

B此日是当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此时刻昆明与河内的太阳方位大致相反

D此日昆明白昼时间比河内略短

9.图中M--N段铁路绕行Q地,主要目的是

A减小铁路坡度

B连接更多聚落

C降低工程造价

D避免植被破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点,每年都有两次太阳直射;越南河口的纬度大约在10°N,白昼最长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不是太阳直射该地的时间;由题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河口车站,昆明正午太阳方向在南方,河内看正午太阳在北方,次日应该属于北半球的夏半年,越向北白昼时间越长,故ABD错误,C准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综合能力。

解题思路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点,每年都有两次太阳直射;越南河口的纬度大约在10°N,白昼最长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不是太阳直射该地的时间;由题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河口车站,昆明正午太阳方向在南方,河内看正午太阳在北方,次日应该属于北半球的夏半年,越向北白昼时间越长。

易错点

本题对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掌握准确,不难得出答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中聚落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M-N段铁路绕行Q地,主要目的是为了连接更多的聚落,以提高铁路的运行效率,故ACD错误,B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图中聚落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M-N段铁路绕行Q地,主要目的是为了连接更多的聚落,以提高铁路的运行效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某研究小组对我国南沙群岛进行了考察,并观测绘制了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北方的时间大约是(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11.太阳从c到d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长

B台湾各地正午影长变短

C南海地区盛行偏北风

D钓鱼岛日出方位东偏北角度变大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南沙群岛的纬度位置和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可知,图中图中a、c、d分别表示6月22日、9月23日或3月21日、12月22日,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南方的时间应大于半年小于一年,故C正确,AB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方向的变化规律。

解题思路

根据南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可以推出结论。

易错点

本题试题难度较大,做题时主要正午太阳在南方的时间大于半年而小于一年,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太阳从c到d的时段,即9月23日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南回归线,时间处于我国的秋分至冬至时间段,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变短,A错误;台湾各地的正午影子在变长,B错误;南海地区东北面盛行东北季风,C正确;钓鱼岛日出方位偏向东南,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的位置与季节的关系,考查季节变化对不同地点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太阳从c到d的时段内,太阳知识点从赤道移向南回归线,时间处于我国的秋分至冬至时间段,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台湾各地的正午影子在变长,南海地区东北面盛行东北季风,钓鱼岛日出方向偏向东南。

易错点

本题不易由c-d时间段,分析得出时间在北半球的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即冬半年,由此解题就较容易了。

下一知识点 : 地球上的大气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宇宙中的地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