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儿,女,出生11天。不能张口吸乳,偶有咳嗽、蹩眉,头后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手半握拳状,无呼吸困难。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小儿抽搦症

B小儿癫痫

C呼吸道感染

D产后颅内血肿

E破伤风

正确答案

E

解析

本题考查婴儿破伤风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发展为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本题破伤风症状明显。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45岁。36小时前施工时右下肢被石板砸伤,X线摄片,未见骨折,行清创缝合。现突然出现烦躁不安,伴恐惧感,大汗淋漓,自述右下肢伤处疼痛加重,胀裂感。体温38.5℃,脉搏128次/分,血压146/92mmHg,右小腿胖胀明显,大量浆液血性渗出物自切口渗出,皮肤表面呈大理石样花纹,渗出物有恶臭味。本病可诊断为

A芽孢菌性蜂窝织炎

B链球菌性蜂窝织炎

C大肠埃希菌性蜂窝织炎

D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E变形杆菌感染

正确答案

D

解析

患者的临床表现提示其并发了气性坏疽。气性坏疽致病菌是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水肿杆菌、腐败杆菌、溶组织杆菌等)致肌坏死、肌炎,进展快,预后重,常混合感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85,男,40岁。右下肢肿胀、剧痛3小时。1天前用粪便在农田施肥时,右足被扎伤, 半夜感胀裂样痛,症状加重,出现下肢肿胀,皮肤由紫红变成黑紫、水肿有水泡。 查体:局部皮下有捻发音,伤口处有恶臭的血性浆液渗出。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梭状芽胞杆菌

E结核杆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扎伤+捻发音+恶臭=气性坏疽;气性坏疽的致病菌是:梭状芽胞杆菌,这个属于特异性感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45岁。36小时前施工时右下肢被石板砸伤,X线摄片,未见骨折,行清创缝合。现突然出现烦躁不安,伴恐惧感,大汗淋漓,自述右下肢伤处疼痛加重,胀裂感。体温38.5℃,脉搏128次/分,血压146/92mmHg,右小腿胖胀明显,大量浆液血性渗出物自切口渗出,皮肤表面呈大理石样花纹,渗出物有恶臭味。治疗不恰当的是

A右下肢广泛、多处切开

B300万U青霉素静脉注射

C输200ml同型新鲜血

D右下肢截肢

E高压氧疗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患者的临床表现提示其并发了气性坏疽。气性坏疽致病菌是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水肿杆菌、腐败杆菌、溶组织杆菌等)致肌坏死、肌炎,进展快,预后重,常混合感染。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常见产气荚膜杆菌对青霉素大多敏感,但剂量需大,每天应在1000万U以上。气性坏疽由革兰阳性厌氧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引起,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需要厌氧环境,彻底清创是预防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B对可疑或确诊的破伤风患者进行紧急的预防或治疗

C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杆菌

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对可疑或确 诊的破伤风患者进行紧急的预防或治疗。目前尚无杀灭破伤风杆菌的药物,排除 0项。

百度题库 > 临床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 > 有芽胞厌氧菌感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