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体结构与性质
- 共7164题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碘升华,只是分子的状态改变,不破坏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故A不选;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不破坏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故B不选;
C.酒精溶于水,不发生电离,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故C不选;
D.HCl溶于水,发生电离,共价键被破坏,故D选;
故选D.
有关晶体与晶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晶胞是能完整反映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分布之化学-结构特征的平行六面体最小单元,故A正确;
B、晶体具有自范性,拥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内部结构是有序的,故B错误;
C、晶体可以看成是无数晶胞无隙并置而成的,故C错误;
D、一般情况下,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故D错误;
故选A.
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下列含有上述两种结合力的是( )
①Na2O2 ②SiO2 ③干冰 ④金刚石 ⑤NaCl ⑥白磷.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Na2O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②SiO2为原子晶体,只含共价键;
③干冰为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和范德华力;
④金刚石为原子晶体,只含共价键;
⑤NaCl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⑥白磷为多原子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和范德华力.
故选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1molNa2O2晶体中含有1molO22-和2molNa+,则1molNa2O2晶体中阴离子与阳离子之比为1:2,故A错误;
B、一个Si形成4个Si-Si键,一个共价键中含有2个Si原子,则1molSi晶体中含2molSi-Si键,故B错误;
C、SiO2中一个Si形成4个Si-O键,则60gSiO2即1mol中含Si-O键的个数为4NA,故C正确;
D、一个C形成4个C-C键,一个共价键中含有2个C原子,所以12 g金刚石即1mol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2NA,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各组物质,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SiO2是共价键结合的原子晶体,SO2是含有共价键的分子晶体,故A错误;
B、CO2和H2S都是分子晶体,都只含共价键,故B正确;
C、氯化钠是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氯化氢是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
D、四氯化碳是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氯化钾是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B.
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主要相互作用依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固态水中和液态水中含有氢键,当雪花→水→水蒸气主要是氢键被破坏,但属于物理变化,共价键没有破坏,水蒸气→氧气和氢气,为化学变化,破坏的是极性共价键,故选:B.
氮化硅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物质熔化与氮化硅熔化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氮化硅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则氮化硅属于原子晶体,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为共价键,
A、石墨是混合晶体,
B、氯化钠是离子晶体,
C、干冰是分子晶体,
D、水晶是原子晶体,
故选D.
科学家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化合物N5ASF6为是由N5+和[ASF6]-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化合物N5ASF6中,N5为+1价,F为-1价,则As为+5价,故B错误;
C、N5+共有7×5-1=34个电子,故C正确;
D、N5+中N-N原子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则非金属原子之间只能以共用电子对结合,故D正确;
故选CD.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固体SO2是分子晶体,硅是原子晶体,晶体硅、二氧化硫都只含共价键,故A错误;
B、固体CO2和CH4都是分子晶体,CO2和CH4都只含共价键,故B正确;
C、CsCl是离子晶体,CsCl中只含离子键,固体H2SO4分子晶体,H2SO4中只含共价键,故C错误;
D、KCl是离子晶体,KCl中只含离子键,CCl4是分子晶体,CCl4中只含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B.
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态,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玻璃态的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质量不变,所以体积不变,故A错误;
B、由玻璃态的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质量不变,所以体积不变,故B错误;
C、由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可知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故C正确;
D、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所以在空间无规则排列,故D错误.
故选C.
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构成晶体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晶体的这一结构特征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反映出来.因此,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故A正确;
B.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部粒子在空间上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不是在于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故B错误;
C.分子晶体是由分子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原子晶体是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熔化时破坏了共价键,故C正确;
D.金属导电是原因金属晶体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故D正确.
故选B.
钠和铜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Cu2+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NaCl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在NaCl的晶胞中含有的阴离子的个数为______,阳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
(3)钠的有关卤化物的熔点间下表,钠的卤化物熔点按NaF、NaCL、NaBr、NaI顺序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4)碘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能反应生成一种铜的碘化物A(白色沉淀),A的晶胞如图2所示,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A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Cu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Cu原子失去4s、3d能级的1个电子形成Cu2+,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
(2)黑色球表示氯离子,白色球表示钠离子,钠离子数目=1+12×=4,氯离子数目=
+6×
=4,所以每个NaCl晶胞中含有的Na+离子和Cl-离子的数目分别是4、4,一个钠离子周围是6个氯离子,所以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4;6;
(3)离子晶体中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键强度越大,熔点越高,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半径变小,所以NaF、NaCL、NaBr、NaI晶体的晶格能变小,所以熔点降低,故答案为: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半径变小,所以NaF、NaCL、NaBr、NaI晶体的晶格能变小,所以熔点降低;
(4)A的晶胞如图2所示,黑色球的个数是8×+6×
=4,白球为4个,所以A的化学式是CuI,A中铜元素是+1价,故答案为:CuI;+1.
解析
解:(1)Cu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Cu原子失去4s、3d能级的1个电子形成Cu2+,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
(2)黑色球表示氯离子,白色球表示钠离子,钠离子数目=1+12×=4,氯离子数目=
+6×
=4,所以每个NaCl晶胞中含有的Na+离子和Cl-离子的数目分别是4、4,一个钠离子周围是6个氯离子,所以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4;6;
(3)离子晶体中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键强度越大,熔点越高,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半径变小,所以NaF、NaCL、NaBr、NaI晶体的晶格能变小,所以熔点降低,故答案为: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半径变小,所以NaF、NaCL、NaBr、NaI晶体的晶格能变小,所以熔点降低;
(4)A的晶胞如图2所示,黑色球的个数是8×+6×
=4,白球为4个,所以A的化学式是CuI,A中铜元素是+1价,故答案为:CuI;+1.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固体SO2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二者晶体类型不同,二氧化硅、二氧化碳都只含共价键,故A错误;
B、NaCl是离子晶体,NaCl中只含离子键,固体HCl为分子晶体,HCl中只含共价键,二者化学键类型、晶体类型均不同,故B错误;
C、CCl4是分子晶体,CCl4中只含共价键,KCl是离子晶体,KCl中只含离子键,二者化学键类型、晶体类型均不同,故C错误;
D、固体CO2和H2O都是分子晶体,CO2和H2O都只含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是空间利用率最高的结构,是金属最密堆积的形式,故A错误;
B、金刚石中每个C都与令外4个C相连,则平均每个C原子成键数目为4×=2个,24g金刚石中含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含有C-C键的个数为4NA,故B正确;
C、NaCl晶体中Na+配位数为6,而不是4,故C错误;
D、根据铜棒导热,使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散失,会导致△H偏低,故D正确;
故选B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错误;
B、NaCl属于离子晶体,熔化需要克服离子键,SiC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熔化需要克服共价键,故B错误;
C、1mol晶体中电子总的物质的量为(12+16)mol=28mol,中子总的物质的量为[(24-12)+(32-16)]mol=28mol,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28mol:28mol=1:1,故C正确;
D、H2S中H原子满足2电子结构,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