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体结构与性质
- 共716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原子晶体中可存在非极性共价键,也可存在极性共价键,如Si、SiO2,故A错误;
B.干冰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晶体,升华时分子间距增大,属于物理变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没有破坏化学键,故B错误;
C.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故C正确;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是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在A、B、C三种元素中,A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5,B元素K、L能层上的电子数与M、N层上的电子数相同。C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A、B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C的单质在生产生活中具有许多用途,它可在硫酸铜溶液中用电解法进行精炼。请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C元素的电负性数值为1.9,则A、C两元素的原子之间应形成 键(填“共价”或“离子”);
(2)C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
(3)在A元素氢化物的水溶液中,存在有 种不同类型的氢键;
(4)SO42—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SO42—的立体构型是____;
(5)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6)在A、B两元素所形成晶体的晶胞中,位于六面体顶点和面心上的元素为 (填具体的元素符号)。
正确答案
略
AX4四面体 (A为中心原子,如硅、锗;X为配位原子,如氧、硫) 在无机化合物中很常见。四面体T1按下图所示方式相连可形成一系列“超四面体”(T2、T3···):
⑴ 上图中T1、T2和T3的化学式分别为AX4、A4X10和A10X20,推出超四面体T4的化学式。
⑵ 分别指出超四面体T3、T4中各有几种环境不同的X原子,每种X原子各连接几个A原子?在上述两种超四面体中每种X原子的数目各是多少?
⑶ 若分别以T1、T2、T3、T4为结构单元共顶点相连(顶点X原子只连接两个A原子),形成无限三维结构,分别写出所得三维骨架的化学式。
⑷ 欲使上述T3超四面体连接所得三维骨架的化学式所带电荷分别为+4、0和-4,A选Zn2+、In3+或Ge4+,X取S2-,给出带三种不同电荷的骨架的化学式(各给出一种,结构单元中的离子数成简单整数比)。
正确答案
⑴T4超四面体的化学式为A20X35
⑵T3超四面体中,有3种不同环境的X原子。
其中4个X原子在顶点上,所连接A原子数为1;
12个X原子在超四面体的边上,所连接A原子数为2;
4个原子在超四面体的面上,所连接A原子数为3。
T4超四面体中有5种不同环境的X原子。
其中4个X原子在顶点上,所连接A原子数为1;
12个X原子在超四面体的边上但不在边的中心,所连接A原子数为2;
6个X原子在超四面体的边的中心,所连接A原子数为2;
12个原子在超四面体的面上,所连接A原子数为3;
1个在超四面体的中心,所连接A原子数为4。
⑶化学式分别为 AX2, A4X8, A10X18, A20X33。
答分别为 AX2, AX2, A5X9, A20X33也可。
⑷A10X184+只能是Ge10S184+;
A10X18可以是Zn2Ge8S18,In2ZnGe7S18,In4Ge6S18;
A10X184-可以是
Zn4Ge6S184-, In8Ge2S184-, In6ZnGe3S184-, In4Zn2Ge4S184-, In2Zn3Ge5S184-;
⑴根据连接规律,超四面体中A原子与上一个相邻的超四面体中X原子数相同,所以T4中,A原子数为20,X原子数为20+(10+5)=35,即T4为T20X35 。
⑵T3中,所有X原子都位于超四面体的面上,每个面如下图所示(顶点、交点位置为X原子):
根据该图形的对称性可知:顶点X边接一个A,棱边X连接2个A,面心X连接3个A,共有3种环境不同的X。
T4中,面上X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共有4种不同环境的X,分别连接1个,2个,2个,3个A原子,另外在该超四面体的内部还有一种环境的X,分别连接4个A。
⑶在如题所描述的结构中,顶点X原子被两个结构单元所共有,因此只有一半属于原四面体,其它位置的X原子,以及A原子仍属于该结构单元。所以
以T1为结构单元的结构中,化学式为:AX4/2,即AX2;
以T2为结构单元的结构中,化学式为:A4X6+4/2,即A4X8;
以T3为结构单元的结构中,化学式为:A10X16+4/2,即A10X18;
以T4为结构单元的结构中,化学式为:A20X31+4/2,即A20X33。
⑷根据结构组成,设“T3”的化学组成为:ZnxLnyGezSm
用尝试法,计算该组成所带的电荷数,可得一系列满足题意的答案。
(9分)磷化硼(BP)和氮化硼(BN)是受到高度关注的耐磨涂料,它们的结构相似,右图为磷化硼晶体结构中最小的重复结构单元。磷化硼可由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在氢气中高温反应合成:BBr3+PBr3+3H2=BP+6HBr。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磷原子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
(2)磷化硼的晶体类型是 ,B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
(3)电负性:N B (填“>”、“<”)
(4)BP中每个B或P原子均形成4个共价键,其中有一个配位键,提供空轨道是 原子。
(5)BBr3分子中,B原子采取sp2杂化,则BBr3属于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6)氮化硼晶体的熔点要比磷化硼晶体高,其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 略 (1分)
(2) 原子晶体(1分) , sp3 (1分)
(3) > (1分) (4) B(2分)
(5) 非极性(1分)
(6) 它们都是原子晶体,但B-N键比B-P键键长短,键能大,熔点高 (2分)
试题分析:(1)基态磷原子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3s23p3;
(2)根据磷化硼的组成可以判断,是原子晶体;根据空间立体结构推知是sp3杂化方式。
(3)氮在硼的上一周期,原子半径小,电负性:N >B;
(4)B原子具有多余的空轨道,而p原子具有孤对电子,提供空轨道是B原子。
(5)BBr3分子中,B原子采取sp2杂化,是平面三角形,则BBr3属于非极性分子。
(6)氮化硼晶体的熔点要比磷化硼晶体高,其原因是磷原子的半径比氮原子大,N—B键的键长比P—B键的键长短,键能相应就大,因而熔点就高
点评:根据杂化方式判断晶体的构型及分子的极性要熟练掌握。
(15分)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
;
(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 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 ,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4)已知: BF3 + NaF(过量)= NaBF4;化合物NaBF4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BF4-中F—B—F的键角是 ,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BF4-的立体构型为 ;
(5)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 ,层间作用力为 。含1 mol BN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含B-N的个数为 NA。
正确答案
1)(4分)B2O3+3CaF2+3H2SO4 2BF3↑+3CaSO4 +3H2O ;
B2O3+2NH32BN+3H2O;
(2)(2分) ; +3
(3)(2分)1200 , sp2;
(4)(4分)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配位键 ; 109028, , sp3 ,正四面体;
(5)(3 分) 极性共价键 ,范德华力 ; 3。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方程式分别是
B2O3+3CaF2+3H2SO4 2BF3↑+3CaSO4 +3H2O、B2O3+2NH32BN+3H2O。
(2)根据构造原理可写出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氮元素是第ⅤA,最低价是-3价,所以B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3)在BF3分子中,中心原子B原子没有孤对电子,所以其结构是平面三角形,键角是120°。其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杂化。
(4)化合物NaBF4属于钠盐,因此含有的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极性键。由于氟原子含有孤对电子,所以还含有配位键。同样中心原子B原子没有孤对电子,所以其结构是正四面体形,键角是109028,, B原子是sp3杂化。
(5)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极性键,而层与层之间是分子间作用力。因为B原子能形成3个B-N键,所以含1 mol BN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含B-N的个数为3NA。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____________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作答)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9
(2)孤对电子(孤电子对)
(3)b
(4)Si<C<N
(5)3:2
(6)原子晶体
天然气既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1)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
A.碳正离子(CH3-) B.碳负离子(CH3-)
C.甲基(—CH3) D.碳烯()
①四种微粒中,键角为120°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②与碳负离子(CH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富藏大量的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关于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均是极性分子
B.可燃冰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间以氢键相结合
C.可燃冰属于原子晶体
D.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中的σ键均是s—sp3电子云重叠而成的
(3)在高温下,甲烷可还原CuO得到Cu2O。
①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②Cu2O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水蒸气可生成H2和CO。则所生成的气体中σ键总数与π键总数之比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A ② (2)D (3)①[Ar]3d10
②O2- (4)2∶1
(1)A中碳原子杂化为0+3=3,sp2,平面三角形。B中为1+3=4,sp3杂化,三角锥形。C中为1+3=4,sp3杂化,三角锥形。D中为1+2=3 ,sp2,平面三角形,由于孤电子对斥力大,所以键角小于120°。(2)A项,甲烷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重合,非极性分子,错误。B项甲烷中C—H无法形成氢键,错误。C项,可燃冰属于分子晶体,错误。(3)中由晶胞可知,黑球为4,白球为1,由于Cu2O,离子个数比为2∶1,可知,中心为氧离子。注意写Cu+,不是铜原子。
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是物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和B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A的化合价 B的化合价(填“>”、“<”或“=”)。
(2)实验证明:KCl、MgO、CaO、TiN这4种晶体的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如上图所示),其中3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
则该 4种离子晶体(不包括NaCl)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其中MgO晶体中一个Mg2+周围和它最邻近且等距离的Mg2+有 个。
(3)金属阳离子含未成对电子越多,则磁性越大,磁记录性能越好。离子型氧化物V2O5和CrO2中,适合作录音带磁粉原料的是 。
(4)某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如上图所示,则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正确答案
(1)>(2分)
(2)TiN>MgO>CaO>KCl(2分,有1项排错即给0分) 12(2分)
(3)CrO2(2分)
(4)sp2(2分) [Ar]3d74s2(2分)
略
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已知A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B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C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1npn—1。 D原子M能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最外层无成对电子,E为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其基态原子有 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
(3)已知A和C形成的化合物X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则X的化学式为 ,X是一种超硬物质,耐磨损、抗腐蚀能力强,推测X的晶体类型为 。
(4)B的单质与A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稀溶液反应,能将A还原至最低价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 已知D晶体的粒子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若该晶体中一个晶胞的边长为a cm,则D晶体的密度为 g/cm3(写出含a的表达式,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若D的原子半径为r ,则在D晶胞中用r表示出这种堆积模型的空间利用率为 。(列式表示,不需化简)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54s1 第4周期第ⅥB族 7
(2) 能量最低原理 (3)Si3N4 原子晶体
(4)4Mg + 10HNO3= 4Mg(NO3)2 + NH4NO3 + 3H2O
(5)256/a3NA 4×r3/ (2
r)3
试题分析:A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这说明A应该是氮元素。B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所以B是镁元素。C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1npn—1,其中能=2,则n=3,所以C是硅元素。D原子M能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最外层无成对电子,这说明D是铜元素。E为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所以E是铬6元素。
(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铬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54s1 。铬的原子序数是24,位于周期表的第4周期第ⅥB族。由于同一能层中不同能级的能量也是不相同的,所以铬也是元素基态原子有7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根据轨道表达式可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3)A和C形成的化合物X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由于Si位于第ⅣA族,氮元素位于第ⅤA族,则X的化学式Si3N4。根据X的物理性质可知形成的晶体是原子晶体。
(4)氮元素的最低价是-3价,所以其还原产物是硝酸铵,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Mg + 10HNO3= 4Mg(NO3)2 + NH4NO3 + 3H2O。
(4)在立方体顶点的微粒为8个晶胞共有,在面心的为2个晶胞共有,则微粒数为:8×1/8 + 6×1/2 = 4。该晶体中一个晶胞的边长为a cm,则,解得密度=256/a3NA。
根据晶胞结构可知,4r=,解得a=
则晶胞立方体的体积为
晶胞中4个金属原子的体积为
所以此晶胞中原子空间占有率是4×r3/(2
r)3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11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手段越来越多,测定精确度也越来越高,现有一种简单可行的测定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固体NaCl研细、干燥后,准确称取m g NaCl固体并转移到定容仪器A中。
(2)用滴定管向A仪器中滴加苯,不断振荡,继续加苯至A仪器的刻度线,计算出NaCl固体的体积为V cm3。
①步骤(1)中A仪器最好用__________(仪器名称)。
②步骤(2)中用酸式滴定管好还是碱式滴定管好,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③能否用胶头滴管代替步骤(2)中的滴定管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已知NaCl晶体的结构如上图所示,用X射线测得NaCl晶体中靠得最近的Na+与Cl-间的平均距离为a cm,则用上述测定方法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表达式为Na=
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①容量瓶(2分) ②酸式滴定管 苯通常溶解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 ③不能 实验中需要准确量取苯的体积 ④(②③④各3分)
(2)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是容量瓶;苯是一种有机溶剂,能溶解橡皮,所以要用酸式滴定管;由于需要准确量取苯的体积,所以不能用胶头滴管代替酸式滴定管。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该晶胞中含有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均是4个,晶胞的边长是2a,所以有,解得
。
金属晶体是面心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5个金原子紧密堆砌(如图其余各面省略),金原子半径为d m,求
(1)金晶体中最小的一个立方体含有__________个金属原子。
(2) 欲计算一个晶胞的体积,除假定金原子是刚性小球外,还应假定 ;
(3)计算一个晶胞的体积是 cm3;
(4)金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5)列式计算金原子的空间利用率
正确答案
(1)4 (2) 立体各面上对角线上的球相切 (3)16 d3×106
(4)197/4N d3×106 (5)
(1)根据面心立方体的晶胞结构可知,含有的原子有8×1/8+6×1/2=4。
(2)还应假定立方体各面上对角线上的球是相切的。
(3)设立方体的边长是x。因为面对角线的是4d m,所以边长x=2m。因此一个晶胞的体积是x3=16
d3×106 cm3。
(4)1个晶胞的质量是
,所以密度是
。
(5)4个金原子的体积是 ,所以金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
黄血盐(亚铁氰化钾,K4[Fe(CN)6] )易溶于水,广泛用做食盐添加剂(抗结剂),食盐中黄血盐的最大使用量为10 mg·kg-1。黄血盐经长时间火炒,超过400℃时会分解生成剧毒的氰化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K4[Fe(CN)6] 中Fe2+与CN-之间的作用力是 。
(2)CN-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1molCN-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 。
(3)金属钾、铁的晶体的晶胞结构如下图,钾、铁两种晶体晶胞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 。
(4)黄血盐溶液与稀硫酸加热时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盐和一种与CN-是等电子体的气态化合物,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2分)
(1)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 (2分) 配位键(2分)
(2)sp杂化(2分) 2NA个(2分)
(3)2:3(2分)
(4) K4Fe(CN)6 + 6H2SO4 + 6H2O2K2SO4 + FeSO4+3(NH4)2 SO4+6CO↑(2分)
(1)铁是26号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K4[Fe(CN)6]是配合物,Fe2+是中心原子,CN-是配位原子Fe2+与CN-之间的作用力是配位键。
(2)CN-中含有碳氮三键,是直线型,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一个CN-中含有两个π键,所以1molCN-中含有π键的数目是2NA个。
(3)根据晶胞的结构可以确定钾金属中钾原子的配位数为8,铁原子的配位数为12,所以配位数之比为2:3。
(4)黄血盐溶液与稀硫酸加热时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与CN-是等电子体的气态化合物常见的是一氧化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4Fe(CN)6 + 6H2SO4 + 6H2O2K2SO4 + FeSO4+3(NH4)2 SO4+6CO↑
(8分)、氮化硅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1300℃反应获得氮化硅。
(1)根据性质,推测氮化硅属于________晶体。
(2)根据性质,推测氮化硅陶瓷的用途是_________(填序号)。
(3)根据化合价规律,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氮化硅陶瓷抗腐蚀性强,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试写出该陶瓷被氢氟酸腐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子晶体(1分) (2)A、C、D (3分) (3) (2分)
(4)(2分)
(1)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符合原子晶体的性质,即氮化硅是原子晶体。
(2)根据氮化硅的性质可判断,不应该用来制作有色玻璃,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CD。
(3)氮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的,化合价-3价,硅是ⅣA,化合价是+4价,所以化学式为。
(4)根据氮化硅中氮和硅的化合价可判断,生成物是四氟化硅和氨气,方程式为
。
硼(B)、铝(Al)、镓(Ga)均属于硼族元素(第ⅢA族),它们的化合物或单质
都有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镓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2)已知:无水氯化铝在178℃升华,它的蒸气是缔合的双分于(Al2Cl6),更
高温度下Al2Cl6则离解生成A1Cl3单分子。
①固体氯化铝的晶体类型是 ;
②写出Al2Cl6分子的结构式 ;
③单分子A1Cl3的立体构型是 ,缔合双分子Al2Cl6中Al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 。
(3)晶体硼的结构单元是正二十面体,每个单元中有12个硼原予(如图)
其中有两个原子为10 B,其余为11B,则该结构单元有 种不同的结构
类型。
(4)金属铝属立方晶系,其晶胞边长为405 pm,密度是2.70g·cm-3,计算确
定其晶胞的类型(简单、体心或面心立方) ;晶胞中距离最近的铝原
子可看作是接触的,列式计算铝的原子半径r(A1)= pm。
正确答案
(1)1s2 2s22p6 3s2 3p6 3d10 4s2 4p1 或〔Ar〕3d10 4s2 4p1
(2)①分子晶体
②
③ 平面三角形 sp3
(3)3
(4)N(Al)×27/4053×10-30×6.02×1023=2.70,解得N(Al)=4.00,为面心立方晶胞
×405pm/4=143pm.
(1)镓是31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31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核外电子排
布式1s2 2s22p6 3s2 3p6 3d10 4s2 4p1 或〔Ar〕3d10 4s2 4p1
(2)①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氯化铝的熔沸点较低,所以为分子晶体。
②铝原子和氯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还形成一个配位键,其结构为
。
③氯化铝中每个铝原子含有3个共价键,且不含孤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结构,
缔合双分子Al2Cl6中Al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sp3。
(3)两个10B相邻、相间、相对,所以共有3种类型结构。
(4)每个晶胞中含有铝原子个数=ρV/M/NA=2.70×(405×10−10)3/17/NA==4.00,
该晶胞的每个顶点上和每个面上都含有一个Al原子,为面心立方晶胞,面心立
方晶胞中,每个面的对角线上三个原子紧挨着,所以对角线长度=21/2×405pm/4
=143pm。
金属镁有许多重要的用途,法国化学家维多克·格利雅因发明了在有机合成方面用途广泛的格利雅试剂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格利雅试剂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RMgX,它是金属镁和卤代烃反应的产物,简称格氏试剂,它在醚的稀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并与二分子醚络合,在浓溶液中以二聚体存在,结构如下图:
①标出格氏试剂 中的配位键
②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金属键的强弱:Mg>Al B.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Mg>Al
C.金属性:Mg>Al D.晶格能:KCl>NaCl
E.电负性:Mg>Al F.硬度:Mg>Al
③二氧化钛作光催化剂能将居室污染物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无害化。有关甲醛、苯、二氧化碳及水说法正确的是 。
A.苯与B3N3H6互为等电子体
www.kB.甲醛、苯分子中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C.苯、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水和甲醛是极性分子
D.水的沸点比甲醛高得多,是因为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正确答案
① ②AB ③ABCD
试题分析:①乙醚中氧原子含有孤对电子,所以形成的配位健是。
②镁的金属性强于铝的,A正确,C不正确;镁原子的3s轨道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稳定性强,所以第一电离能大于铝的,B正确;钠离子半径小于钾离子半径,所以氯化钠的晶格能大于氯化钾的晶格能,D不正确;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铝的电负性大于镁的,E不正确;铝离子半径小于钠离子半径,所以铝的硬度大于镁的,F不正确,答案选AB。
③原子数和价电子数分别都相等的是等电子体,A正确;甲醛和苯都是平面型结构,所以碳原子是sp2杂化,B正确;同样分析选项CD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BC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