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分类
- 共6353题
(4分)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 ,区分溶液和胶体的常用方法是 。
正确答案
浊液 用一束光照射两种液体,若能看到一条光路 证明是胶体;若看不到光路证明是溶液。 (丁达尔效应 )。
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常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即用一束光照射两种液体,若能看到一条光路 证明是胶体;若看不到光路证明是溶液。
近年来,工业上用替代浓
作为制取浓
的脱水剂(以下数据均为质量百分比浓度)。65%
(质量
)中加72%
溶液(质量为
)后蒸馏,分别得到97.5%
和60%
溶液(不含
)。
(1)若蒸馏过程中、
、
均无损耗,求蒸馏前的投料比
的值。
(2)蒸馏过程中,若的损耗占总质量的5.0%,即有
的
损失,则投料时,比
应该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见解析
本题实质上对稀是一浓缩过程,对
是一稀释过程,可采用整体隔离方法解答。整体法——以体系总质量为研究对象
,
解得
隔离法——从体系中隔离出
,以
为研究对象
,同样得
。
第(2)问由于有水流失,则要求增大以多供水,或
减小以少吸水,故
应增大。
在陶瓷工业生产中往往由于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解决的方法是:将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陶土粒子直径达到10-9—10-7 m,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正极聚集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聚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除去氧化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陶土 ;氧化铁; 因为在胶体中,陶土和氧化铁分别带负电荷和正电荷,带负电荷的陶土向电源正极移动,而带正电荷的氧化铁则向负极移动
在胶体中,陶土和氧化铁分别带负电荷和正电荷,带负电荷的陶土向电源正极移动,而带正电荷的氧化铁则向负极移动。
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 KOH 84.9%,KHCO3 5.1%,K2CO3 2.38%,H2O 7.62%。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 98克10%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正确答案
20克
分析:此题信息量大,所供数据多。根据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逐一分步求解,计算繁杂,失分率高。如果抛开那些纷繁的数据和局部细节,将溶液看成一个整体(化局部为整体),则无论是KOH、K2CO3还是KHCO3,与盐酸反应最终均生成KCl。由于KCl中的Cl—全部来自于盐酸,故可得关系式:
35.5→74.5
Cl—的质量=98×10%×(35.5÷36.5)=9.54克
设可得到固体(KCI)x克,则:
35.5 → 74.5
9.54 x
35.5:9.54=74.5:x
解之得x=20克
现有25℃的硫酸铜饱和溶液300克,加热蒸发掉80克水后,再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求析出CuSO4·5H2O多少克(已知25℃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克)。
正确答案
300克溶液中所含硫酸铜的量=20×300÷120=50克
设蒸发后可析出x克硫酸铜,则可以得出:
120:20=(300-80-x):(50-160/250.x)
解之得x≈29克
结晶水合物的析晶计算难度大,是由于带有结晶水晶体的析出,会导致溶剂水量的减少,从而使结晶水合物继续从饱和溶液中析出,这样依次重复,最终使晶体的总量趋向于定值。由此可见,结晶水合物的析出过程实质上是无数次结晶的总结果。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类题目可以应用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知识解决,但初中学生尚未学过,故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若仔细分析题意,抓住析晶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FeCl3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盐。
(1)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生成CuCl2和FeCl2。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FeCl3在天然水中可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其沉降水中悬浮物的速度高于铝盐(如硫酸铝等),是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的高效絮凝剂。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 (填字母序号)。
证明此胶体已经制成的最简单方法为 。
(3)FeCl3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化学方程式如下:2FeCl3+ 2KI = 2FeCl2+ I2+2KI,在上式上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Cl4溶液,振荡、静置后会发现下层液体的颜色为 色,再将混合液倒入 (填仪器名称)中,将两层液体分离。
正确答案
(1)2Fe3++Cu =2Fe2++Cu2+(2分)
(2)C(2分)丁达尔效应(1分)
(3)
(3分)
紫色(或紫红色)(2分) 分液漏斗(2分)
试题分析:(1)Cu把Fe3+还原为Fe2+,配平可得离子方程式:2Fe3++Cu =2Fe2++Cu2+。
(2)利用FeCl3的水解反应,当液体变为红褐色时即得到Fe(OH)3胶体,故C项正确;A项仍为FeCl3,B项和D项得到Fe(OH)3沉淀,均不符合题意;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可用丁达尔效应检验胶体。
(3)Fe元素由+3价降为+2价,故2FeCl3转化为2FeCl2,得2e‾,I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2KI转化为I2,失2e‾,即可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I2的CCl4溶液为紫色或紫红色,I2的CCl4溶液和H2O分层,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5分)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nm,而胶体颗粒的直径介于______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
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布朗运动______(“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
正确答案
略
(4分)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分散系分为各种类型,例如根据分散质 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作为 剂。
正确答案
1nm----100nm 净水 (每空2分)
略
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
正确答案
SO42- 凝聚或聚沉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生成沉淀,所以再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后,由于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是带正电荷的,所以在SO42-的作用下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