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 共454题
患者,女,60岁。1周来反复胸痛,发作与劳累及情绪有关,休息可缓解。2小时前出现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并气促,不能平卧,血压110/70mmHg,心率120次/分,节律齐,心尖部可能既收缩期杂音,双肺散在哮鸣音及湿啰音。根据上述临床表现,病人的诊断可能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反复胸痛,发作与劳累及情绪有关,休息可缓解为心绞痛的症状。心肌梗死时可出现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可有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这可出现肺水肿,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稳定,故A错误;
B.加入澄清石灰水分别发生: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Ca(OH)2=CaCO3↓+NaOH+H2O或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故B正确;
C.常温下相同的溶剂时,Na2CO3较NaHCO3易溶,故C错误;
D.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n(NaHCO3)>n(Na2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NaHCO3生成的二氧化碳多,故D错误;
故选B.
(2016•铜鼓县四模)已知NaHCO3低温时溶解度小,侯德榜制碱的方法是: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经过滤、洗涤、焙烧得纯碱.此过程可以表示为:
①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2NaHCO3Na2CO3+CO2↑+H2O
现某化学小组根据上述原理在实验室中模拟制碱过程,图1C装置是溶有氨和NaCl的溶液,且二者均达到了饱和.
(1)制CO2时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图1A方框内应选用以下______装置(填序号).简述该装置能随关随停的理由______.
(2)为使实验能够进行,在B方框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装置(填写序号),该装置内应装入的试剂是______.
(3)该小组同学按正确的方法连接装置,检验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发现析出的晶体非常少,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对某个装置进行了改进,达到了实验目的.你认为他们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4)若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85 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46 g,假设第二步分解时没有损失,则Na2CO3的产率为______(产率为实际产量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比).
正确答案
解:(1)启普发生器是随时进行,随时停止的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气体制备反应,所以制CO2时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应符合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应用,应该选用装置③,利用止水夹控制气体压强,关闭弹簧夹后反应生成的气体使上部压强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可把反应液压回漏斗,使液体和固体分离停止反应,打开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接触继续反应;
故答案为:③;关闭弹簧夹后反应生成的气体使上部压强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可把反应液压回漏斗,使固液分离从而停止反应;
(2)制备出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影响碳酸氢钠的生成,B装置中需要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则B装置洗气装置,导气管长进短出,所以选择图中的装置⑤;
故答案为:⑤;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通过降低温度,减小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使碳酸氢钠析出,所以将C装置浸泡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里(大烧杯)可以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将C装置浸泡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里(或大烧杯中);
(4)若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85g,理论上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NH3+CO2+H2O+NaCl=NaHCO3+NH4Cl;得到碳酸氢钠质量为8.4g,分解生成碳酸钠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钠的质量为5.3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46g,生成碳酸钠质量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168 106
5.46g 3.445g
假设第二步分解时没有损失,则碳酸钠的产率=×100%=65%;
故答案为:65%.
解析
解:(1)启普发生器是随时进行,随时停止的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气体制备反应,所以制CO2时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应符合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应用,应该选用装置③,利用止水夹控制气体压强,关闭弹簧夹后反应生成的气体使上部压强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可把反应液压回漏斗,使液体和固体分离停止反应,打开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接触继续反应;
故答案为:③;关闭弹簧夹后反应生成的气体使上部压强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可把反应液压回漏斗,使固液分离从而停止反应;
(2)制备出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影响碳酸氢钠的生成,B装置中需要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则B装置洗气装置,导气管长进短出,所以选择图中的装置⑤;
故答案为:⑤;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通过降低温度,减小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使碳酸氢钠析出,所以将C装置浸泡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里(大烧杯)可以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将C装置浸泡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里(或大烧杯中);
(4)若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85g,理论上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NH3+CO2+H2O+NaCl=NaHCO3+NH4Cl;得到碳酸氢钠质量为8.4g,分解生成碳酸钠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钠的质量为5.3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46g,生成碳酸钠质量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168 106
5.46g 3.445g
假设第二步分解时没有损失,则碳酸钠的产率=×100%=65%;
故答案为:65%.
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钠固体能够转化成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CO2↑+H2O;在溶液中,碳酸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CO2+H2O=2NaHCO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够相互转化,故A错误;
B.碳酸钠、碳酸氢钠都是强碱弱酸盐,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中显示碱性,二者都是盐,不属于碱类,故B错误;
C.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加热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CO2↑+H2O,故C正确;
D.NaHCO3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由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HCl反应,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大,故D错误;
故选C.
为了验证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下列实验及判断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a2CO3性质稳定,加热时难以分解,加热时NaHCO3分解,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2CO3,故A错误;
B.NaHCO3与Na2CO3都可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2CO3,故B错误;
C.NaHCO3与BaCl2不反应,Na2CO3都可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可鉴别,故C正确;
D.Na2CO3加热时难以分解,通过质量不变不能判断是否有Na2CO3,质量变化是由于NaHCO3分解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