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结构的多元化
- 共146题
下图为1978-200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读图回答:(4分)
⑴由图可知,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以 主。
⑵自1993----2001年,我国石油生产量 (大于或小于)消费量。
⑶近年来,全球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有人认为全球气温的上升与图中能源的大量消费有关。现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与图中哪些能源的消费最相关?
正确答案
⑴煤炭 ⑵小于 ⑶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量消费
略
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以___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显示我国石油大约在_________年以后消费量大于生产量。未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 ,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升趋势,我国应采取的积极能源措施有 ( )
(4)简述确保我国石油安全采取的积极措施。
正确答案
(1)煤炭(2分);我国煤炭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利用技术难度不大(2分)
(2)1993(2分);大(2分);随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消费需求增长加快,供需矛盾加大,且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4分)
(3)CD(2分)
(4)开源方面:加强勘探,提高国内石油生产量;大力开发新能源、绿色能源;实现石油输入多元化等。节流方面:节约能源,减少消费;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建立能源战略储备等(4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2008年,在项目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截至2008年12月31日,经过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完成管道建设1 860千米,完成了线路施工总量的近94%,72条山体隧道仅剩两条没有贯通,一期管道工程建设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材料2: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在宜昌以东经过了 地形区。对此地区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防治此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 。
(2)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终点都靠近长江,但没有采取长江航运而采取了管道运输,是因为管道运输 ( )
①运量大、连续性强 ②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③安全可靠 ④损耗小
(3)图中宜昌至上海川气东送输气干线与我国 (能源)输送线路基本一致。
(4)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长江中下游平原 洪涝 兴修水库等水利工程、兴建分洪蓄洪工程、疏浚河道和湖泊、在中上游地区营造防护林、加固堤坝等(答出3点即可) (2)C (3)水电
(4)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试题分析:
(1)川气东送工程在宜昌以东经过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对该地形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洪涝。防治的主要措施要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方面进行分析。
(2)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可靠,损耗小的特点。
(3)宜昌至上海川气东送输气干线与我国西电东输工程线路基本一致,输送的能源是水电。
(4)可以从来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如开发新能源、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等。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而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亚洲已建、在建和拟建中的主要石油、天然气管道分布图
材料二:我国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A处附近地区修建的油气管道多通往地中海沿岸,这给欧美主要石油进口国带来哪些好处?B处的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泛亚能源陆桥”的雏形已基本形成。试从地理的视角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2020年我国石油的自给率为________,应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如何提高我国石油的自给率。
(3)石油安全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与非洲、拉美、中东等地的国家开展“石油外交”。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我国积极开展“石油外交”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可以减少海运过程中对波斯湾沿岸油港和霍尔木兹海峡(“石油海峡”)的过分依赖;可避免苏伊士运河通航能力的限制或不使用苏伊土运河,缩短到达欧美国家的航程以节省运费
会使黑海(管道经过的海域)遭受石油污染
“泛亚能源陆桥”的修建,可以使我国油气来源地和进口方式多样化;可以改善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紧缺的局面;有利于调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2)50%
加大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提高开采冶炼技术,重点建设西部油气资源基地,积极开发海洋大陆架油气资源
(3)有利于加强我国同非洲、拉美、中东等石油生产国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本题考查了近几年的热点知识—石油问题,命题新颖,综合性较强。
油气管道的修建减轻了海运压力,缩短了运输距离,但是如果泄露,会产生严重的石油污染。
我国需要加大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提高开采冶炼技术,建设西部油气资源基地,开发海洋大陆架油气资源,来提高石油自给率。
(30分)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等问题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一:丹麦及周边地区略图(左图)
材料二: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濒临北海、波罗的海,是欧洲八大经济国之一。丹麦自然资源较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进口。丹麦政府积极支持风能发电的研究和开发,技术日臻成熟,风电已占全国发电量的20%。(右图为某风能发电站)
材料三: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1)丹麦及周边地区海岸线曲折、湖泊众多,主要是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2分)
(2)丹麦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6分)
(3)丹麦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_______ __;试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4)丹麦拥有众多风能发电站,分析丹麦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原因。(8分)
(5)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学者各有不同看法,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冰川(冰川侵蚀)(2分)
(2)终年温和多雨(或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终年湿润,但冬雨稍多) 西风带(或盛行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或洋流)(每空2分,共6分)
(3)乳畜业(2分) 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多汁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人们有饮用牛奶(或消费
乳制品)的习惯(每点2分,任意答三点得6分)
(4)临海国家,终年盛行西风,风能丰富(且稳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风能发电技术先进;风力发电成本低;风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可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每点2分,任意答四点得8分)
(5)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导致粮食更加紧张(1分),粮价上涨(1分),影响人民生活及粮食安全(1分)。
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巨大的利益驱使人们过度开垦耕地种植粮食及纤维作物(1分),导致水土流失(1分)、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1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外力作用知识,北欧距离北极圈较近,地质史上冰川侵蚀作用较强烈而形成曲折的海岸线和冰蚀湖,属于北欧的丹麦也不例外。
(2)根据丹麦的纬度位置判断,丹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多雨。主要形成原因有:大气环流(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和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影响。
(3)根据所学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知识和丹麦的地理位置判断:丹麦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多于多雾,光照少),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消费市场广阔(丹麦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饮食偏好(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
(4)根据材料和做学知识分析,丹麦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原因可以从:风力资源丰富(终年盛行西风,风力强劲)、能源需求量大(经济发达)、风能比化石燃料清洁,无污染,并且属于可再生能源;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技术水平达到开发风能的要求等方面入手即可。
(5)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影响粮食需求(困难)、粮价(上涨)、人们生活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入手即可。
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刺激粮食需求,过度毁林开荒,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丹麦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