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结构的多元化
- 共146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 工程和
工程。(2分)
(2)图中B3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2分)
① ②
(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
济原因是(1分)
A.风沙危害严重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资源短缺 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4)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5分)
正确答案
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分)
(2)本区域降水丰富,水量大(1分);第二、三级阶梯交界,落差大(1分)
(3)D (1分)
(4)(共5分)对东部:缓解能源紧张状况;(1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1分)改善大气
环境质量;(1分)减轻铁路运输压力;(1分)(任意答对3个即可得分) 对西部:将资源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1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1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调配问题。
(1)根据图示的能源调配线路分布判断。
(2)水能资源丰富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和地形落差分析。
(3)注意“社会经济因素”。
(4)对东部主要是提高了大量清洁能源,故利用缓解东部的能源短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改善大气环境;减轻铁路的压力等;对西部主要是利于西部资源的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
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且利于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2013年5月,我国又一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緬油气管道将全线贯通。读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左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河源头的补给类型是________,说明该补给类型补给水量变化的特点。(8分)
(2)根据乙地区某日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描述图中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 分)。
(3)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对我国能源发展的意义,并列举管道建设对沿线地区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12分)(28分)
正确答案
(1)冰雪融水 变化特点:①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②夏季补给多,冬季补给少;③白天补给多,夜晚补给少;④晴天补给多,阴天补给少。(6分,每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
(2)特点:①气温较高区与气温较低区相间分布;②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或等温线北段大致呈南北走向,南段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或等温线南北走向,大致平行分布);③等温线分布较密集。(6分,每小点2分)
原因:①山河相间,南北纵列;②地势起伏大。(4分,每小点2分)
(3)意义:①缩短原油输入我国的路径;②(绕开马六甲海峡,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保障我国能源运输安全;③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④缓解我国油气短缺局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6分,每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
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①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②加剧荒(石)漠化现象;③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④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6分,每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
试题分析:
(1)甲河为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源头为冰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水量变化与气温密切相关,温度高补给量大,温度低补给量少。
(2)等温线分布的特点一般是从数值变化、等温线延伸方向和疏密情况进行描述,如从等温线数值上看,气温较高区与气温较低区相间分布;从等温线走向上看,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从等温线疏密看,等温线分布较密集。等温线分布的原因是乙地位于横断山区,山河相间(气温较高区与气温较低区相间分布),南北纵列(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地势起伏大(等温线分布较密集),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3)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对我国能源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缩短了运输路程、增加了运输渠道、减少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缓解了能源紧张、增加了油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等。后一问可以分别从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两个方面例举,如自然灾害方面主要有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环境问题方面有加剧荒漠化现象、水土流失加剧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等。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问题:(9分)
(1)该图中A为___省,该省___资源丰富,为了向外界输送该资源,修建的铁路线B是____线、C是____、D是焦-兖-日铁路线。
(2)该省图中资源的开发条件是:①____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_____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为了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该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正确答案
(1)山西 煤炭 大秦线 神黄线
(2)煤炭 市场
(3)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试题分析:(1)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和省区轮廓判断,A表示山西省;为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图示B为从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C为从神府到黄骅港的神黄线。(2)图示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丰富,且储量大,埋藏浅;且结合我国东部地区,市场广阔。(3)煤炭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能源丰富,结合铝土资源可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煤炭资源可发展煤化工工业;煤炭与铁矿资源结合,可发展钢铁工业。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区域产业的综合发展。
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读图并结合已掌握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比较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________。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运输工程的建设,上海的能源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其中________(能源种类)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试分析该种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带来的有益影响。
5.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来都以某一种能源为主,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6.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要说明解决中国能源不足的措施。
正确答案
1.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2.水能 西南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利用率低(或单位产值能耗高)
4.天然气 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
5.形成原因:我国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开采价格低,且技术难度不高。
不利影响: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多,污染严重
6.调整及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能耗工业,积极发展高新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根据材料比较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差异是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水能。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主要原因是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利用率低
4.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运输工程的建设,上海的能源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天然气(能源种类)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该种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带来的有益影响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
5.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来都以某一种能源为主,其形成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我国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开采价格低,且技术难度不高,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多,污染严重。
6.解决中国能源不足的措施是调整及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能耗工业,积极发展高新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