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荷:库仑定律
- 共6262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摩擦起电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荷总量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所带负电荷减少而带有多余的正电荷,从而带正电,故B错误;
C、电子带负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C错误;
D、物体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并没有创造新的电荷,故D正确;
故选D.
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绝缘空腔导体A的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的小球B连接时,则验电器带电电性______.
正确答案
带正电
解析
解:当A的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的小球B相连时,导体A和验电器已连为一个整体,整个导体为等势体,同性电荷相斥,电荷重新分布,连接后导体与验电器就是一个大的导体,验电器部分不再是内部,而是大导体外部,必有净电荷从A移向B,所以验电器带正电.
故答案为:带正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错误.
B、接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B正确.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不是与任何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故C错误.
D、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故D错误.
故选B.
(2015秋•南平期末)关于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有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故橡胶棒带负电,故A错误.
B、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有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故玻璃棒带正电.故B正确.
C、带电金属球与不带电金属球接触,可使原不带电的金属球带电,是接触起电.故C正确.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故D错误.
故选:BC
(2015秋•番禺区校级期中)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使两个相同的金属球A、B分别带+5q和-q的电荷,把它们接触后分开,则A带电(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两个相同的带点金属球接触再分开后带电的原则是先中和再平分可知:接触分开后A的带电量为:
故选B
下列对电现象及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摩擦起电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并非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故A错误;
B、利用库仑定律:F=k得点电荷间的静电力随它们的距离增大而减小,故B错误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C错误
D、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故D正确
故选D.
M和N是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它们相互摩擦后M带1.6×10-10C的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处于电中性,不是不带电,而是正负电荷的个数相等,相互抵消;故A错误;
B、摩擦起电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摩擦起电中M失去电子,转移到了N物体上,故B正确,C错误;
D、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在电子的转移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静电感应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故A正确.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物体原理呈现电中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B正确.
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C正确.
D、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完全相同的物体,两个物体平分带电体上的电荷,故D错误.
故选:ABC.
两张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排斥相互靠近会张开,这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摩擦起电,用两张用软纸摩擦过的塑料片带同种电荷,相互靠近时,相互排斥,塑料片会张开,是由于静电力作用.
故选:C
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可以表述为:电荷既不会______,也不会______,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______.
正确答案
创生
消灭
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解析
解: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可以表述为: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创生,消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