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1.6×10-16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则乙带负电1.6×10-15C,若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由于丙物体带电8×10-16C,带负电,则乙也一定带负电,大小为8×10-16C,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A、B两点是点电荷Q电场中的两点,关于A、B两点电场强度EA、EB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EA>EB

BEA=EB

CEA<EB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强弱,

由于电场线的疏密可知,A、B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所以EA>EB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A、B为两个带等量异号电荷的金属球,将两根不带电的金属棒C、D放在两球之间,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将B球接地,B所带的负电荷还将保留一部分

B若将B球接地,B所带的负电荷全部流入大地

C由于C、D不带电,所以C棒的电势一定等于D棒的电势

D若用导线将C棒的x端与D棒的y端连接起来的瞬间,将有电子流从y流向x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B、若将B球接地,B所带的负电荷一部分流入大地,由于静电感应,B所带的负电荷还将保留一部分.故A正确,B错误.

C、金属球A、B间的电场从A指向B,因为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故C棒的电势高于D棒的电势,故C错误.

D、由于C棒处在电场中,C、D两导体分别是等势体,且C的电势高于D的电势,所以电子应是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即从y流向x,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把带正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B的A端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向______端移动,因此导体A端和B端带上了______种电荷.

正确答案

排斥

吸引

A

解析

解:把带正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向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向A移动,正电荷不移动,因此导体A端和B端带上了异种电荷.

故答案为:排斥;吸引;A;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只有正电荷一种

B电荷只有负电荷一种

C电荷有正、负电荷两种

D在中性物体内没有电荷存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BC、电荷只有两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B错误,C正确;

D、物体通常呈电中性,即物体不带电,这是由于物体所带正负电荷一样多,即没有净电荷,物体对外不显电性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春季节脱去化纤衣服时会看到火花是属于常见的静电现象

B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了

C摩擦起电时,电荷并没有凭空产生,其本质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

D油罐车车尾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它的作用是避免由静电造成危害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冬春季节脱去化纤衣服时会看到火花是属于常见的静电现象,故A正确;

B、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等量的电子而带负电.故B错误;

D、摩擦起电时,电荷并没有凭空产生,其本质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故C正确;

D、油罐车上的搭地铁链是为了把产生的静电导走,属于静电的防止,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空气干燥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

D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梳子梳头发,属于摩擦起电现象.被梳子摩擦过的头发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

故选 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错误,B正确.

    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故C正确,

D、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点电荷都能看做试探电荷,因为点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

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D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中和,这个过程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没有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与体积大小无直接关系,故B错误;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不是与任何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故C错误;

D、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这个过程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电现象及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B点电荷间的静电力随它们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摩擦起电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正确;

B、由F=k可知,点电荷间的静电力随它们的距离增大而减小;故B错误;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C错误;

D、摩擦起电不是因为电荷的创生而是电荷的转移;故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电场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电荷:库仑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