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荷:库仑定律
- 共6262题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缺少电子带正电,丝绸有多余电子带负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因为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带上,毛皮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有多余电子带负电,A正确,B错误.
C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不一定是带电体,CD错误.
故选:A.
先让验电器带上少量正点荷,然后拿一个带负电的带电体逐渐接近验电器的金属球(但不接触),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先是减小,以致闭合,然后又张开了.试解释这个现象.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带负电物体接近金属球的过程中,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子将被排斥到金属箔的位置,先中和原有的正电荷;故我们看到张角减小;而随着感应的负电荷越来越多,金属箔将带上负电,张角双变大.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A正确;
B、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B正确;
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C正确;
D、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两个物体带上同种电荷,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把带电体移近陶瓷瓶,陶瓷瓶是绝缘体,不能使陶瓷瓶带电.故A错误;
B、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完全相同的物体,两个物体平分带电体上的电荷;形状不同或体积不同的两个带电物体接触后,电量不会平分.故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故C正确;
D、最小的电荷量是电子所带的电荷的绝对值,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量得出.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荷.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荷.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
A、摩擦起电现象使电子转移,而不是产生,故A错误;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错误;
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荷,故C正确;
D、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生电荷,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电子,故A错误,C正确.
B、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但电荷并没有被消灭,只是整体不显示电性而已,故B错误.
D、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总的电荷量并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实线是一个电场中的电场线,虚线是一个电子在这个电场中的轨迹,若电子是从a处运动到b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所以粒子在b点的加速度大,故A错误;
B、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所以b处电势能大,故B正确;
C、根据粒子的运动的轨迹可以知道,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向下,所以电场线的方向向上,所以a点的电势大于b点的电势,故C错误;
D、由B的分析可知,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速度减小,所以电荷在b处速度小,故D正确;
故选:BD.
①自然界中存在______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
②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③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电荷量e=______的整数倍,电荷量e称为______.
正确答案
两种电荷
排斥
吸引
电量
1.6×10-19C
元电荷
解析
解:①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②电荷的多少叫做 电量,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③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电荷量e=1.6×10-19C的整数倍,电荷量e称为元电荷.
故答案为:①两种电荷;排斥;吸引.②电量;③1.6×10-19C,元电荷
如图所示,验电器A与B的顶端各安装了一个上端开有小孔的金属圆筒,验电器B上的圆筒C带有正电荷,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E,在下列操作中能将C上的电荷尽量多的搬至D的是( )
A.把E与筒C的内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内壁接触,重复多次
B.把E与筒C的内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外壁接触,重复多次
C.把E与筒C的外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内壁接触,重复多次
D.把E与筒C的外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外壁接触,重复多次.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本题通过接触带电来转移电荷,电荷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因此与C接触时应该与其外壁接触,使部分电荷转移到小球E上,然后与D圆筒内表面接触,这样电荷可以全部转移到D的外部,若和外壁接触,只能转移部分电荷,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A错误,B错误.
C、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故C错误.
D、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故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