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存在以下几种使物体带电的办法:

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静电感应;④电介质的极化

其中前三种方式是同学们熟悉的,对第④种方式的简介如下、一些电介质(绝缘体)的分子在受到外电场的作用时,在跟外电场垂直的两个表面上会出现等量的正、负电荷,这种电荷不能离开电介质,也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移动,叫做束缚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碎纸屑,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棒会吸引纸屑,这是因为纸屑通过第①种方式带了电

B有些纸屑会粘在玻璃棒上,这是因为纸屑通过第④种方式带了电

C有些纸屑被玻璃棒吸引,吸上后又马上弹开,整个过程只包含第②种带电方式

D有些纸屑被玻璃棒吸引,吸上后又马上弹开,整个过程包括第②和第③两种带电方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有些纸屑会粘在玻璃棒上,这是因为纸屑通过第④种方式带了电,故A错误,B正确;

C、碎纸屑被吸引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有的纸屑接触玻璃棒后“跳开”,是因为这些纸屑带上和玻璃棒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但也存在电介质的极化现象.故C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摩擦起电过程中,有新的电荷产生

B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后,原来的电荷会被消灭

C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D元电荷就是指电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A错误;

B、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后,静电荷为零,是电子的得失,不是电荷会被消灭,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故C正确;

D、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指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1.6×10-10C正电荷,对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CN在摩擦后一定带1.6×10-10C的负电荷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说明在摩擦前MN内部都有电荷,故A错误.

B、互相摩擦后M带1.6×10-10C正电荷,故应该是M上1.6×10-10C的电子转移到N上,故B正确.

C、N原来是点中性,摩擦后M上1.6×10-10C的电子转移到N上,故N在摩擦后一定带1.6×10-10C的负电荷,故C正确.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的电子数为:,故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____________的方法都可以使物体带电.

正确答案

摩擦

感应或接触起电

解析

解: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

故答案为:摩擦,接触起电或感应起电;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小球a,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

Ca、b均带正电

Da、b均带负电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此时金属球夺得电子的本领比橡胶棒的强,金属球夺得电子带负电.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也带了1.6C的正电荷

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

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

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甲物体带了1.6C的电荷量(正电荷),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物体带了1.6C的负电荷,故A错误;

B、甲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的电子数为:n==104,故B正确;

C、乙物体得到了104个电子,故C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起电的过程中(  )

A玻璃棒带正电,丝绸不带电

B丝绸与玻璃棒带电情况完全相同

C玻璃棒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带负电

D丝绸中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玻璃棒带正电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起电的原因是丝绸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玻璃,故玻璃中的部分电子移动到丝绸上,故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荷,而丝绸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荷,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A=6.4×10-9C,QB=-3.2×10-9C,让这两个小球接触,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在接触过程中,有3×1010个电子从A球转移到B球上

B在接触过程中,有3×1010个电子从B球转移到A球上

C在接触过程中,有4.8×10-9C的正电荷从A球转移到B球上

D在接触过程中,有4.8×10-9C负电荷从A球转移到B球上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是自由电子,当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体金属小球A、B接触时,电子从B向A转移.最后两球带同样的电荷,均为:

Q==1.6×10-9 C,

所以B向A转移的电荷量为:△Q=-3.2×10-9-(-1.6)×10-9C=-4.8×10-9C

每个电子带的电荷量为:e=1.6×10-19C,

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n=3×1010  个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B摩擦起电能使不带电的物体产生电荷

C物体所带电量可能很小,甚至小于e

D电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物体带电可能有多余的正电荷,也有可能有多余的负电荷.故A错误.

    B、电荷并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故B错误.

    C、元电荷的电量是最小的带电量.故C错误.

    D、电中和是等量的异种电荷完全抵消.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属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则A______,B______

(2)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则A______,B______

正确答案

带正电

带负电

带负电

带负电

解析

解:(1)把导体A和B接触后分开,再移走C,导体A和B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离C比较近的B带上与C相反的电荷,即负电荷,A带上正电荷.

(2)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由于人也是导体,人体上的负电荷经过B中和A上的正电荷,再移去C,则AB带上负电荷.

故答案为:(1)带正电,带负电;(2)带负电,带负

下一知识点 : 电场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电荷:库仑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