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玻璃棒和绸子摩擦,玻璃棒上带上了1.6×10-17C的正电荷,计算失去了多少个电子.(e=1.6×10-19C)

正确答案

解:玻璃棒和绸子原来是中性,玻璃棒上带上了1.6×10-17C的正电荷,所以摩擦后玻璃棒上1.6×10-17C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的电子数为:n==100个,

答: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00个电子.

解析

解:玻璃棒和绸子原来是中性,玻璃棒上带上了1.6×10-17C的正电荷,所以摩擦后玻璃棒上1.6×10-17C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的电子数为:n==100个,

答: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00个电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两块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均配有绝缘支架,现提供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请完成下列实验:

(1)要使两块金属导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则应如何操作,哪一块带正电?

(2)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正电荷,则应如何操作?

(3)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负电荷,则应如何操作?

正确答案

解:

(1)将AB接触,再将C靠近A,此时分开AB,再拿走C,则AB带上等量异种电荷,A带负电,B带正电;

(2)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正电荷,只需要让AB分别与C接触就行;

(3)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负电荷,只需要让AB都靠近C,就能感应出负电荷;

答:(1)将AB接触,再将C靠近A,此时分开AB,再拿走C,则AB带上等量异种电荷,A带负电,B带正电;

(2)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正电荷,让AB分别与C接触就行;

(3)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负电荷,让AB都靠近C,就能感应出负电荷.

解析

解:

(1)将AB接触,再将C靠近A,此时分开AB,再拿走C,则AB带上等量异种电荷,A带负电,B带正电;

(2)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正电荷,只需要让AB分别与C接触就行;

(3)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负电荷,只需要让AB都靠近C,就能感应出负电荷;

答:(1)将AB接触,再将C靠近A,此时分开AB,再拿走C,则AB带上等量异种电荷,A带负电,B带正电;

(2)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正电荷,让AB分别与C接触就行;

(3)要使两块金属导题都带上负电荷,让AB都靠近C,就能感应出负电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燃气灶上常常安装电子点火器.用电池接通电子线路产生高电压,通过高压放电的电火花来点燃气体.我们看到,点火器的放电电极做成了针尖状.为什么放电电极做成针尖状而不是圆球状?与此相反,验电器的金属杆上端都做成金属球而不做成针尖状?为什么?

正确答案

解:尖端电荷容易聚集,点火器需要瞬间高压放电,自然要高电荷密度区.故燃气热水器中安装的电子点火器往往把放电电极做成针形.

验电器的金属杆上端固定一个金属球而不做成针尖状,是为了防止放电.它们都与尖端放电有关.

答:燃气灶电极做成针尖状是利用尖端放电现象;而验电器顶端做成圆球状是为了避免尖端放电现象.

解析

解:尖端电荷容易聚集,点火器需要瞬间高压放电,自然要高电荷密度区.故燃气热水器中安装的电子点火器往往把放电电极做成针形.

验电器的金属杆上端固定一个金属球而不做成针尖状,是为了防止放电.它们都与尖端放电有关.

答:燃气灶电极做成针尖状是利用尖端放电现象;而验电器顶端做成圆球状是为了避免尖端放电现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C,Q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再分开,此后小球A的带电量为______、小球B的带电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两球接触后所带电荷量相等且为:

Q′A=Q′B=C=1.6×10-9C

故答案为:1.6×10-9C,1.6×10-9C

解析

解:两球接触后所带电荷量相等且为:

Q′A=Q′B=C=1.6×10-9C

故答案为:1.6×10-9C,1.6×10-9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使一原来不带电的导体小球与一带电量为Q的导体大球接触,分开之后,小球获得电量q.今让小球与大球反复接触,在每次分开后,都给大球补充电荷,使其带电量恢复到原来的值Q.求小球可能获得的最大电量.

正确答案

解:

设小球可能获得的最大电量为Q′,则:

q:(Q-q)=Q′:Q,

解得:

答:

小球可能获得的最大电量为

解析

解:

设小球可能获得的最大电量为Q′,则:

q:(Q-q)=Q′:Q,

解得:

答:

小球可能获得的最大电量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去接触小灯泡的两上电极,能否将小灯泡点亮?

正确答案

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相当于是电源,分别接触小灯泡的两极,小灯泡会点亮一下后熄灭,故可以

答:能将小灯泡点亮

解析

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相当于是电源,分别接触小灯泡的两极,小灯泡会点亮一下后熄灭,故可以

答:能将小灯泡点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A带有3.2×103C的正电荷,B、C球不带电.若使C球先和A接触后取走,再让B与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B与C接触后分开,最后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qA=______C,qB=______C,qC=______C.

正确答案

解:当小球C和A接触后,A、C球带电为Q1=C=1.6×103C,

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此时A、B带电为Q2==0.8×103C=8×102C,

再让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此时B、C带电为Q3=C=1.2×103C,

所以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8×102C,7.5×10-6C,7.5×10-6C.

故答案为:8×102C,1.2×103C,1.2×103C

解析

解:当小球C和A接触后,A、C球带电为Q1=C=1.6×103C,

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此时A、B带电为Q2==0.8×103C=8×102C,

再让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此时B、C带电为Q3=C=1.2×103C,

所以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8×102C,7.5×10-6C,7.5×10-6C.

故答案为:8×102C,1.2×103C,1.2×103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与小球C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当小球C和A接触后,A、C球带电为:Q1==C=1.5×10-3 C,

再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此时C、B带电为:Q2==-0.25×10-3C,

所以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

答: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

解析

解:当小球C和A接触后,A、C球带电为:Q1==C=1.5×10-3 C,

再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此时C、B带电为:Q2==-0.25×10-3C,

所以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

答: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C,QB=-9.6×10-9C.让两金属小球接触后,金属球A的电荷量为______C,在接触过程中,共转移______个电子.

正确答案

解: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是自由电子,当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体金属小球A、B接触时,电子从B向A转移.

最后两球带同样的电荷,均为:Q==-1.6×10-9 C,

所以B向A转移的电荷量为:△Q=-9.6×10-9-(-1.6)×10-9C=-8×10-9C

每个电子带的电荷量为:e=1.6×10-19C,

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n=5×1010  个

故答案为:-1.6×10-9; 5×1010

解析

解: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是自由电子,当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体金属小球A、B接触时,电子从B向A转移.

最后两球带同样的电荷,均为:Q==-1.6×10-9 C,

所以B向A转移的电荷量为:△Q=-9.6×10-9-(-1.6)×10-9C=-8×10-9C

每个电子带的电荷量为:e=1.6×10-19C,

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n=5×1010  个

故答案为:-1.6×10-9; 5×101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给你两个带绝缘支架的相同金属小球A、B,一块丝绸,一根玻璃棒.你能使这两个小球带等量异种电荷吗?

正确答案

解: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使丝绸和玻璃棒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再分别把丝绸和玻璃棒与两个小球接触,这样就使小球带等量异种电荷了.

解析

解: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使丝绸和玻璃棒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再分别把丝绸和玻璃棒与两个小球接触,这样就使小球带等量异种电荷了.

下一知识点 : 电场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电荷:库仑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