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它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填(“甲”、“乙”或“丙”).

(4)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______(填“能”或“不能”).

正确答案

解:(1)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

故答案为: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3)氨气为碱性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时,与硫酸反应而被吸收,故答案为:乙;

(4)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可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只有丙能做到,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时又重新生成氯化铵,不能只用氯化铵制备氨气,故答案为:丙;不能.

解析

解:(1)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

故答案为: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3)氨气为碱性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时,与硫酸反应而被吸收,故答案为:乙;

(4)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可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只有丙能做到,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时又重新生成氯化铵,不能只用氯化铵制备氨气,故答案为:丙;不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2秋•上海月考)某小组同学欲实验验证NH3的化学性质,探究催化氧化反应,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B装置可选药品:浓氨水、H2O2、蒸馏水、NaOH固体、MnO2,C、D为干燥装置.

(1)装置A、B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B:______

(2)实验开始后发现分液漏斗中液体不能顺利流下,应对实验装置如何改进来解决该问题.______

(3)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溶液都变成蓝色.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红棕色气体的成分是______.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写化学式)______.G中可以观察到______现象.

(4)为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除了调节K1和K2控制A、B装置中的产气量外,还可以在装置E、F间增加一个H装置,理由是______.该装置采用空的干燥管,目的是______

(5)为实现该反应,也可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替换上述装置中虚线框部分,该气体发生装置涉及多个化学反应,写出可能的化学方程式.如:NH4HCO3NH3↑+CO2↑+H2O↑.______

(6)运输氨时,不能使用铜及其合金制造的管道阀门.因为,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铜在有NH3存在时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Cu(NH3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欲实验验证NH3的化学性质,则装置A、B中制取的是氧气和氨气,根据干燥装置C、D可知,装置C为浓硫酸,所以装置A中制取的是O2、装置B中制取的是NH3

故答案为:O2;NH3

(2)用导管将分液漏斗上口与烧瓶口相连或改用恒压滴液漏斗,使分液漏斗与烧瓶内压强相等,分液漏斗中液体则能够顺利流下,

故答案为:用导管将分液漏斗上口与烧瓶口相连或改用恒压滴液漏斗;

(3)NH3与过量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为:4NH3+5O24NO+6H2O,NO与未反应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装置F中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所以乙观察到有装置F中有白烟生成;

装置G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气体,则观察到的现象为:铜片溶解,表面有气泡,溶液变成蓝色,

故答案为:NO2;NH4NO3;铜片溶解,表面有气泡,溶液变成蓝色;

(4)装置H盛有浓硫酸,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和水,可以避免二氧化氮与氨气和水反应;

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使用防止倒吸装置,而空的干燥管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为: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未反应的氨气; 防止倒吸;

(5)图示装置中的虚线框部分需要制取氧气和氨气,图2中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H2O↑,还缺少氧气,联系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的知识,试剂X为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

故答案为: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

(6)铜在有NH3存在时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Cu(NH342+,该离子反应为:2Cu+8NH3+O2+2H2O═2Cu(NH342++4OH-

故答案为:2Cu+8NH3+O2+2H2O═2Cu(NH342++4OH-

解析

解:(1)欲实验验证NH3的化学性质,则装置A、B中制取的是氧气和氨气,根据干燥装置C、D可知,装置C为浓硫酸,所以装置A中制取的是O2、装置B中制取的是NH3

故答案为:O2;NH3

(2)用导管将分液漏斗上口与烧瓶口相连或改用恒压滴液漏斗,使分液漏斗与烧瓶内压强相等,分液漏斗中液体则能够顺利流下,

故答案为:用导管将分液漏斗上口与烧瓶口相连或改用恒压滴液漏斗;

(3)NH3与过量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为:4NH3+5O24NO+6H2O,NO与未反应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装置F中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所以乙观察到有装置F中有白烟生成;

装置G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气体,则观察到的现象为:铜片溶解,表面有气泡,溶液变成蓝色,

故答案为:NO2;NH4NO3;铜片溶解,表面有气泡,溶液变成蓝色;

(4)装置H盛有浓硫酸,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和水,可以避免二氧化氮与氨气和水反应;

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使用防止倒吸装置,而空的干燥管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为: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未反应的氨气; 防止倒吸;

(5)图示装置中的虚线框部分需要制取氧气和氨气,图2中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H2O↑,还缺少氧气,联系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的知识,试剂X为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

故答案为: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

(6)铜在有NH3存在时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Cu(NH342+,该离子反应为:2Cu+8NH3+O2+2H2O═2Cu(NH342++4OH-

故答案为:2Cu+8NH3+O2+2H2O═2Cu(NH342++4OH-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学习小组探究氨的还原性及检验产物的性质,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将B处的Cr2O3加热至红热,再鼓入空气,已知:无水CaCl2可吸收氨气和水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证明氨气发生了催化氧化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3)E中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E中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5)氨作为燃料电池燃气时发生的总反应为4NH3+3O2=2N2+6H2O,该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负极反应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4NH3+5O24NO+6H2O

D中广口瓶中有红棕色气体

2NO+O2=2NO2

3Cu+8H++2NO3-=3Cu2++2NO↑+4H2O

使NO充分转化为NO2,避免空气污染

2NH3-6e-+6OH-=N2+6H2O

解析

解:(1)B中发生的反应是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

(2)氨气发生了催化氧化的产物一氧化氮极易和氧气化合为二氧化氮,即2NO+O2=2NO2  所以D中广口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故答案为:D中广口瓶中有红棕色气体;2NO+O2=2NO2

(3)在E中,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会获得硝酸,金属铜会和硝酸反应,实质是: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

(4)为了使使NO充分转化为NO2,避免空气污染,在E中要缓缓通入空气,

故答案为:使NO充分转化为NO2,避免空气污染;

(5)燃料电池中,负极是燃料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所以氨作为燃料电池燃气时,负极上是氨气失电子的过程,

即2NH3-6e-+6OH-=N2+6H2O,故答案为:2NH3-6e-+6OH-=N2+6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提高氯化铵的经济价值,我国化学家设计了利用氢氧化镁和氯化铵制氨气并得到碱式氯化镁(MgOHCl)的工艺.某同学根据该原理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并利用氨气还原氧化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通入N2,装置D中有连续的气泡后,开始加热A.当AlCl3溶液中产生______(填现象)后,开始加热C处.AlCl3溶液中对应现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N2的作用有两点: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4)工业生产中,合成氨的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N2和0.6mol 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 (g)+3H2(g)⇌2NH3(g)△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的情况如图2:

①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______

A、0.20mol/L B、0.16mol/L  C、0.10mol/L  D、0.05mol/L

②第5分钟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达到新的平衡,请在图2中画出第5分钟到此平衡时N2和H2浓度的变化曲线(曲线上必须标明N2、H2).

正确答案

解:利用氢氧化镁热分解氯化铵制氨气并得到碱式氯化镁(MgOHCl),为了使反应产生的氨气完全导出并被稀硫酸充分吸收,并还能防止装置D中的氯化铝溶液倒吸入装置C,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N2,氨气极易溶于水,碱石灰吸收水蒸汽,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氨气,氨水可以和氯化铝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氨气的尾气处理用硫酸即可.

(1)根据题意:利用氢氧化镁热分解氯化铵制氨气并得到碱式氯化镁(MgOHCl),发生的反应为:Mg(OH)2+NH4ClMgOHCl+NH3↑+H2O,

故答案为:Mg(OH)2+NH4ClMgOHCl+NH3↑+H2O;

(2)氨水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C处发生反应为氨气和氧化铜的反应,氨气具有还原性,发生反应:2NH3+CuO3Cu+N2+3H2O,

故答案为:白色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2NH3+CuO3Cu+N2+3H2O;

(3)由于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N2,可以使反应产生的氨气完全导出并被稀硫酸充分吸收,并还能防止装置C中的氯化铝溶液倒吸入装置B,

故答案为:使反应产生的氨气完全导出并被稀硫酸充分吸收;防倒吸;

(4)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氨气的浓度不可能为0.20mol/L;Q>0,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氨气的浓度不可能为0.10mol/L,

故选:AC;

②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的瞬间氨气的浓度,氨气的浓度变为0.20mol/L,图象起始点应为原平衡时浓度的2倍,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2、H2浓度减小,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值之比为1:3,且不能完全转化,平衡后浓度约为0.25mol/L,由此可画出相应图象为:

故答案为:

解析

解:利用氢氧化镁热分解氯化铵制氨气并得到碱式氯化镁(MgOHCl),为了使反应产生的氨气完全导出并被稀硫酸充分吸收,并还能防止装置D中的氯化铝溶液倒吸入装置C,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N2,氨气极易溶于水,碱石灰吸收水蒸汽,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氨气,氨水可以和氯化铝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氨气的尾气处理用硫酸即可.

(1)根据题意:利用氢氧化镁热分解氯化铵制氨气并得到碱式氯化镁(MgOHCl),发生的反应为:Mg(OH)2+NH4ClMgOHCl+NH3↑+H2O,

故答案为:Mg(OH)2+NH4ClMgOHCl+NH3↑+H2O;

(2)氨水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C处发生反应为氨气和氧化铜的反应,氨气具有还原性,发生反应:2NH3+CuO3Cu+N2+3H2O,

故答案为:白色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2NH3+CuO3Cu+N2+3H2O;

(3)由于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N2,可以使反应产生的氨气完全导出并被稀硫酸充分吸收,并还能防止装置C中的氯化铝溶液倒吸入装置B,

故答案为:使反应产生的氨气完全导出并被稀硫酸充分吸收;防倒吸;

(4)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氨气的浓度不可能为0.20mol/L;Q>0,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氨气的浓度不可能为0.10mol/L,

故选:AC;

②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的瞬间氨气的浓度,氨气的浓度变为0.20mol/L,图象起始点应为原平衡时浓度的2倍,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2、H2浓度减小,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值之比为1:3,且不能完全转化,平衡后浓度约为0.25mol/L,由此可画出相应图象为:

故答案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盐析法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

B工业制硫酸的吸收塔中用水吸收SO3

C加足量的稀盐酸可除去BaCO3固体中少量的BaSO4

D向硝酸银稀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至白色沉淀恰好溶解,即得银氨溶液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氨水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气溶解于水显弱碱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密封的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下列反应中,最终仍有沉淀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B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

C明矾[KAl(SO4)2·12H2O]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D硝酸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正确答案

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①C+O2,②NH3·H2O+SO2,③Cu+HNO3,④Cl2+FeBr2,⑤Fe+HCl,⑥Zn+H2SO4,⑦NaHCO3+HCl,⑧Fe+Cl2,在不同条件下(浓度、温度或用量)反应,能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 ]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⑦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见金属中能被浓硫酸钝化的有铝、铁

B向镁、铝、铁的盐溶液加入过量的氨水,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C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多于4

D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与水作用均可生成碱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氮气的化学性质也很活泼

D氨水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溶解于水显碱性

正确答案

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